2021年第2期文章目录摘要

1. Developing a strategic user orientation: a key element for the delivery of effective public services

    发展战略性用户导向:提供有效公共服务的关键要素  

    Stephen P. Osborne 爱丁堡大学商学院;

    Kirsty Strokosch 爱丁堡大学商学院

本文认为,由于战略规划及战略管理未能与战略导向相联系,将战略规划及战略管理应用于公共服务的行动因此受到阻碍。本文提出,解决这一问题对未来发展具有韧性和可持续性的公共服务至关重要,并且这种导向需要优先考虑在公共服务用户的生活中创造价值,而不是强调孤立于价值的组织内部效率。

  

2. Nonprofit contracting and partnership in elderly care: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Netherlands

    养老服务的非营利组织承包与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荷兰的比较  

    Yijia Jing 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René Torenvlied 特文特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Minna van Gerven 赫尔辛基大学社会科学学系;

    Jia Cao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本文选择在养老服务领域有着显著差异的中国与荷兰进行比较研究,从实证的角度解读了非营利组织在承包养老服务中的参与及成功经验。非营利组织承包作为公共服务供给的一项创新,在中国呈现出以国家为中心的特点,在荷兰则于国家与专业机构影响之间寻求平衡。本文认为,公共部门改革、公民社会发展和社会监管支持计划将非营利组织在养老服务承包中的参与和成功情境化。本文对上海176家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和荷兰70家养老机构管理人员的调查表明,在养老服务领域,尽管中国与荷兰的非营利组织承包的表现形式是由特定的制度环境所塑造的,但其基本要素却惊人地相似。


3. Inclusive capitalism

    包容性资本主义  

    Martin de Jong 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鹿特丹管理学院,伊拉斯姆斯法学院,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  

随着长达十年的新自由主义政策造成的社会割裂在许多国家越来越明显,资本主义作为最适合创造物质财富、保持环境可持续性和维系社会稳定的制度体系,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抨击。近年来,经济和商业领域涌现了一批“非正统”学者,本文考察了其对所谓“包容性资本主义”的看法。本文既涉及当前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和支撑性假设,也涉及学者提出的可能的制度修复。本文首先描绘了围绕在资本主义四周的危机,深入研究了其概念基础并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定义。随后,本文探讨了社会和环境包容所指的具体内容,并以凯特·拉沃斯 (Kate Raworth) 的甜甜圈经济学(doughnut economy)概念为出发点,探索“包容性资本主义”可能意味着什么。本文还明确了在制度实践中实施“包容性资本主义”的要求。新经济学家和商业学者认为,“目的”,而非效用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是“利益相关者导向的资本主义”或“互惠经济学”的关键驱动因素。他们声称,归根结底,这对公司来说不仅是道义上的当务之急,而且更有助于公司获得长期盈利能力。此外,他们认为政府将在塑造市场和引领更具包容性的未来方面发挥着比当前更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现在到了公共政策领域的学者关注邻近学科新理论的发展并做出回应的时候了。

    

4. Deconcentrated global governance, transn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discipline

    分散的全球治理、跨国行政与公共行政学科  

    Kim Moloney 莫道克大学商业与治理学院  

全球治理正呈现跨国趋势。如今,全球治理不再仅仅由国家或国际组织主导。在这个舞台上有越来越多拥有全球政策权力和跨国行政影响力的参与者。每一类参与者都会影响一个民族国家设定的行政主权。全球政策及其跨国实施可能是分散的、下放的、扩散的和/或放权的,不受国家专有的控制。本文通过五个案例研究探讨了行政主权的重新配置,案例涉及《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世界银行检查专家小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以及世界社会论坛。由此,本文得出的启发性结果展示了跨国行政活动的多样性,阐明了其“制度中心”,并为公共行政领域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机遇。

    

5. Building a compound and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framework to improve international space sustainability

    构建复合性协同治理框架以提升国际空间可持续性  

    Lihua Yang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北京大学公共治理研究所;

    Zhuanjia Du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北京大学公共治理研究所;

    Cheng Che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环境治理和可持续性科学研究所;

    Pengyun Shen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环境治理和可持续性科学研究所  

太空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池塘资源(common pool resource,CPR),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当前的太空治理已经显现出其负面效果。为促进太空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建立一个新的复合性协同治理框架。该框架由制度安排、组织体系、实施机制和实施主体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太空治理的制度安排指相关的法律与法规,是整个制度的核心部分,可以体现在组织体系、实施机制和实施主体中。组织体系包含三个层次——国际层次、地区层次与国家层次。实施机制包括五个程序——信息共享、协商、合作、评估与反馈。实施主体主要包括有关政府、国际组织、企业、专家学者、高校与科研院所、新闻媒体等。在该框架中,所有实施主体联结成一个“蜂窝”架构,意味着实施主体应该避免单独作业以推动达成太空治理中的多元协同,从而实现真正的协同。  


6. Collaboration as an approach towards good governance: experiences from China and the USA

    书评通往善治的合作路径:来自中国和美国的经验  

    Yefei Hu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公共管理学院  

本文是对美国学者Karen N. Eggleston, John D. Donahue和Richard J. Zeckhauser于2020年发行的The Dragon, the Eagle, and the Private Sector: 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on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一书所做的书评。该书首先对合作治理进行了概念化,认为合作治理的核心是公共部门、私人部门与第三产业之间自由裁量权的共享。这一特性要求公共部门慎重决定是否开展合作。作者认为,该书为公共决策者建立了一个分析、分配、设计和评估的周期模型,以明确特定场景中的治理方案选择。同时,该书提出,合作治理中的所有公私互动都涉及委托代理关系。私人部门在合作中有滥用自由裁量权的内在动机,所以需要政府的有效约束以避免其过度追求私人利益。该书还从中美两国在铁路运输、房地产开发、奥运会举办、教育和医疗保健等五个方面的案例比较中探讨公私合作的合理性,认为两国在决定合作者、适应制度安排、处理合法性问题和分享自由裁量权方面有不同的选择。书末强调了透明度对合作治理取得成功的重要意义,认为政府应当通过信息公开促进公民参与,以此削弱公私合作中的信息不对称,减少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道德风险。作者认为该书对合作治理这一热门话题进行了重新定位与发展,不仅为西方的读者展示了中国政府的行政逻辑,而且有效地将两国的历史传统、情景与合作治理的行动选择相关联,从而为后者的发生提供了解释。

    

7. Edoardo Ongaro: philosophy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 introduction, 2nd edition

    书评Edoardo Ongaro:哲学与公共行政导论第2版  

    Yi Yang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本文是对Edoardo Ongaro教授所著的Philosophy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 Introduction一书所做的书评。该书提出,公共行政学的指导性逻辑假设存在于哲学性的预设层次,这构成并塑造了如今人们的所见与所为。哲学至少在本体论与认识论两个层面与公共行政紧密相连。如果说本体论与构成现实的实体有关,那么认识论则揭示了研究人员如何形成并证明他们的主张:研究人员对现象之本质的追求反映了本体论,这又反过来影响了他们的认识论。本书在正文部分深刻总结了西方哲学的概念图景,包括主要的思想家、核心作品及其与本体论、认识论、逻辑、伦理、美德、民主等基本问题的联系。其次,本书将哲学认知应用于公共行政,将对本体论与认识论的不同解读代入公共行政情境。同时,本书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剖析了公共治理合法性的哲学基础,并从三位思想家(Ambrogio Lorenzetti、Niccolò Machiavelli、Thomas More)入手深入探究公共行政的三个伦理维度,即公共美德、政治中的“现实主义”和乌托邦思维。最后,本书启发读者重新思考如何将哲学作为一种探究方法来助力公共行政的未来发展。


更多信息请点击期刊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