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者报告会第七期 孙一先助理教授主讲“中国参与全球供应链的可持续治理”
发布时间:2023-07-04        浏览次数:608

2023年6月15日,青年学者报告会第七期在光华楼西辅楼8楼会议室举行。英国巴斯大学助理教授孙一先做了主题为“中国参与全球供应链的可持续治理”(China’s Engagement with Sustainability Governance in Global Supply Chains)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会由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员钱浩祺博士主持,青年副研究员徐菁媛博士和李蕴雄博士担任点评人。

报告会伊始,钱浩祺博士简要介绍了孙一先助理教授的个人履历。孙一先博士在英国巴斯大学担任国际发展助理教授。他的研究重点是环境政治、可持续发展和跨国治理,关注新兴经济体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治理中不断变化的角色。他是《认证中国》(Certifying China)的作者,并在《全球环境变化》、《自然—食品》、《自然—可持续发展》和《国际政治经济学评论》等高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作品。他是《全球环境政治》和《世界发展前景》期刊的副主编,也是联合国支持的“奔向零碳”运动专家同行评审组成员。

在报告的第一部分,孙一先博士围绕其著作《认证中国》(Certifying China),对跨国供应链治理在中国的引入和发展进行了介绍。他指出,跨国供应链管理(如生态认证)对市场的可持续转变提供了承诺,比如自发的而非受制于某一国家主权规定的治理规则、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规则制定以及对监管的重视等。然而,全球北方和南方对生态认证产品的接受程度存在巨大差异。基于上述背景,孙一先博士关注的研究问题是,哪些经济和政治力量可以推动跨国生态认证在中国的进入和发展。运用政治经济学方法,孙一先博士将国内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机制引入了跨国治理的框架中,他认为跨国治理在市场和政治之间运作,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以东道国的制度化治理过程作为基础。孙一先博士通过中国在棕榈油、海产品和茶叶三个产业的生态认证的案例,为生态认证在中国的引入和发展的理论机制提供了实证支持。

接下来,孙一先博士进一步探讨了中国主导的全球供应链治理崛起的可能性。他指出,过去十年中,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中国的海外活动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且中国政府自2021年来开始鼓励企业采用更高的国际标准或中国标准来管理环境风险。以中国提出并倡导的“责任钴业倡议”(Responsible Cobalt Initiative)为例,孙一先博士认为中国有潜力从规则的遵循者转变为规则的制定者。一方面,中国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标准和规范可能在促进绿色“一带一路倡议”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在制定新的标准和规范时,行动者可以学习国际规则,同时也要表现出推广新规范的意愿。

报告结束后,徐菁媛博士和李蕴雄博士分别进行了点评,并与孙一先博士进行了交流,两位点评人对这项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徐菁媛博士围绕政策分析理论和地方政府的行动等方面进行了点评,并就中国之外的其他新兴经济体中是否存在相似的模式这一问题与孙一先博士进行了讨论。李蕴雄博士总结,西方的生态认证模式更多是自下而上发生的,并且媒体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比而言,中国的生态认证模式可能更多是自上而下推动的,政府在其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此外,李蕴雄博士就供应链跨国治理的定义、地缘政治、经济地理学等话题与孙一先博士展开了讨论。最后,本次青年学者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