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机制是如何被硬机制吸收、应用和挤出的?来自全球碳市场的启示
导语
碳市场存在不同的治理主体,但既有研究较少关注这一复合体内部的机制互动。本文特别关注自愿碳市场和强制碳市场之间的机制互动,将前者视为软机制,而将后者视为硬机制。研究发现,自愿碳市场和强制碳市场之间在参与主体、市场边界以及运行规则三个方面存在制度互补性,并由此构成软机制和硬机制互动的前提。与此同时,机制互动存在认知、规则、行为以及功能四种类型,并大多发生在自愿碳市场向强制碳市场作用的方向上,此外,受自愿碳市场规范程度和强制碳市场成熟程度的影响,碳市场内的机制互动也具有一定的动态演化性。作为“软机制”的自愿碳市场会逐渐被作为“硬机制”的强制碳市场吸收、应用、和挤出。
作者简介
陈玲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包括决策理论与政策过程,科技与产业创新政策等。谢蒙莹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包括全球治理、气候变化、能源转型、国际发展等。
主旨内容
1.引言
碳定价是抑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重要市场型政策工具。碳市场作为一种直接实现碳定价的载体,有助于促进生产、消费和投资向低碳可持续方向转变。目前,碳市场主要包括受主权国家法律直接约束的强制碳市场(Compliance Carbon Markets, CCMs)和基于自愿减排目的创建的自愿碳市场(Voluntary Carbon Markets, VCMs)。
第二十六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的《格拉斯哥气候协定》肯定了VCMs在气候变化减缓活动中输送资金和技术,以及助力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等方面的积极作用。VCMs可以对CCMs形成有益补充,实现二者的链接有助于加速实现气候减排目标。
2.机制互动的理论框架
VCMs和CCMs存在三方面的制度互补性。第一,VCMs与CCMs在参与主体方面具有的互补性,实现碳市场链接有助于吸纳更多参与者,扩大碳市场覆盖面。第二,VCMs与CCMs在市场边界方面具有互补性,国际自愿碳信用可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且较为关注项目是否能为当地带来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的协同效益。第三,VCMs与CCMs在项目决策和审批过程方面也具有互补性。
本文发现碳市场的机制互动类型包括四种:(1)提供信息或知识的认知互动、(2)提供标准和规则等制度基础设施的规则互动、(3)创造激励以改变举动的行为互动、(4)影响最终治理目标的功能互动。这四种类型展现了强机制和弱机制之间的互动,并主要发生在不同的场域内。本文按照市场构建主体和交易标的物,分别将VCMs和CCMs细分为两类,并进一步划分构成碳市场链接的四种不同场域,具体分类如下表所示:
| VCMs (弱机制) | ||
由主权国家或次国家行为者构建的基于项目的自愿碳信用市场 (VCM I) | 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构建的基于项目的自愿碳信用市场 (VCM II) | ||
CCMs (强机制)
| 由超国家组织、主权国家或次国家行为者构建的ETS (CCM I) | 领区内公共治理 (CCM I–VCM I) | 公私合作治理 (CCM I–VCM II) |
基于国际条约或协议的基于项目的履约碳信用市场 (CCM II) | 国际公共治理 (CCM II–VCM I) | 跨国治理 (CCM II–VCM II) |
第一,对于CCM I–VCM I,高质量的自愿碳信用能够用于抵扣一定比例的强制碳排放额度,有助于CCMs的发展。例如,中国“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项目”的碳信用可以进入中国ETS试点市场进行交易,用于ETS减排企业在配额不足情况下的抵扣。高质量的自愿减排量为控排企业提供成本更低的减排选择,提升强制碳市场的履约效果。
第二,对于CCM I–VCM II,VCMs为CCMs提供了可供交易的碳信用以及知识和规则,促进了CCMs的建立。例如,“气候行动储备(Climate Action Reserve, CAR)”是一个由私人部门管理的国际碳信用市场。CAR作为加州ETS的碳抵消项目注册登记簿(Offset Project Registry),直接向加州ETS提供高质量的碳信用,为受监管实体提供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履约方式。同时,CAR也为加州ETS的建立提供了监管准备,包括与碳计量有关的知识、规则和市场基础设施。
第三,对于CCM II–VCM I,本文发现机制互动是双向的。一方面,一些国内自愿碳信用标准能进入国际履约碳信用市场,为其运行提供符合条件的履约碳信用。另一方面,国际履约碳信用市场会影响国内自愿碳信用市场的规则设定。
第四,对于CCM II–VCM II,机制互动也同样是双向的。一方面,VCMs为CCMs提供了相关知识、信息和规则以及碳信用。另一方面,CCMs也为VCMs的发展提供了早期框架。
3.强制碳市场与自愿碳市场互动的系统性图景
碳市场的机制互动带有方向性,大多发生在VCMs向CCMs作用的方向上。基于8个案例,本文发现行为互动是VCMs影响CCMs的主要类型。规则互动在双向链接中均有发生,主要出现在目标机制发展的初期。此外,认知互动仅出现在VCMs向CCMs作用的单向链接中,也均出现在目标机制发展的初期。
(a) CCM → VCM
(b) VCM → CCM
原文图一碳市场链接过程示意图
随着CCMs的不断发展,碳市场的机制互动也呈现动态演化的特征。首先,认知互动和规则互动通常发生在CCMs建立初期。其次,行为互动和功能互动通常发生在CCMs建立中期。最后,碳市场的机制互动在CCMs成熟后将走向萎缩或终止,VCMs会被CCMs逐渐挤出。
原文图二机制互动的动态演变
4.启示与不足
本文对未来研究有两点启示。第一,本文提出了碳市场链接的一般性分析性框架,并结合案例材料对四种链接场域进行了阐述,未来的研究可以针对具体的碳市场链接场域,考察机制互动的强弱程度是否存在差异。第二,本文指出碳市场内的机制互动具有一定的动态演化性。VCMs的规范程度对于影响其与CCMs的互动具有正向作用,而CCMs的成熟程度可能会削减其与VCMs链接的意愿。未来的研究可以结合定性或定量数据,对上述研究假设开展系统性的检验。
编译者:谢蒙莹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