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0日,复旦-Arab讲座系列第五期在复旦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举行。台湾警察大学王俊元教授以“全球公共管理中的心理韧性意涵与应用”为主题展开讲座。讲座由全球院院长敬乂嘉教授主持。
讲座开始前,敬乂嘉教授介绍了王俊元教授是台湾警察大学行政警察学系教授兼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政大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是危机管理、策略与绩效管理,其论文曾发表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Socie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等期刊。王教授也曾担任台湾公共行政暨公共事务系所联合会的理事、监事及秘书长等职务,也曾获得最佳学术期刊论文奖以及2022年年度最佳贡献奖等奖项。
讲座中,王俊元教授通过讲述危机管理领域的历史沿革,以及台湾两次自然灾害的修复,引出韧性的学术概念。说明我们需要通过实施综合和包容的经济、结构、法律、社会、卫生、文化、教育、环境、技术、政治和体制措施来预防和减少新的灾害风险,提高应对和恢复的准备,从而加强城市韧性。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韧性意涵也从注重人们在精神或情感上遇到麻烦时能处理危机和压力以及摆脱危机的能力,延展到了集体心理韧性的建立。王教授指出,我们不是要打造一个没有危险的社会,而是打造一个不怕危险的社会,集体心理韧性支持我们从挫折中重新站起来。在实际应用上,王俊元教授通过研究警官在角色冲突和工作倦怠方面的心理韧性现状,为人力资源管理的警察组织提供了参考。同时,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灾害谣言和社区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也成为韧性研究关心的重要议题。王教授从实务视角和学理视角对谣言做了全面的定义,并针对当下关于“心理韧性”的前沿理论,从学术角度、分析框架以及学术成果方面进行了介绍,并作出总结。
问答与点评环节,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张平教授对该讲座做出详细点评,就危机应对中的政府、社区与个人关系等提出问题。复旦大学IRDR气候变化风险互联与治理卓越中心主任汤绪教授、国务学院孙磊助理教授等专家参与了点评。现场学者就“心理韧性”在管理学和心理学的相互吸收、危机发生时的协同机制运行、心理韧性和工作倦怠的应然与实然关系以及韧性群体差异和韧性指标界定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学术讨论。
供稿:伊帕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