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9日,复旦-LSE讲座系列第53期在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举行。哥本哈根大学Ayo Wahlberg教授以“生育能力枯竭的21世纪”为主题展开讲座。讲座由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朱剑峰教授主持,丁玫副教授担任评论人。
讲座开始前,朱剑峰教授首先对主讲人做了简要介绍。Ayo Wahlberg教授是哥本哈根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他关注医学社会领域的突出问题,包括传统草药的现代化、生殖与遗传技术和临床健康指标等。Ayo教授的获奖著作《良好品质:中国精子银行的常规化》中译版将于近期出版。
讲座伊始,Ayo教授介绍了全球生育率降低的大背景,在此情况下,世界各国开始通过政治呼吁,鼓励生育。中国与丹麦的现实案例进一步引出了本次讲座的核心:“为什么生育率会持续下降?”。要想准确的回答这一问题,Ayo教授指出我们必须超越个人的、具象的生育意愿视角,进而关注生物环境、社会经济、立法等宏观要素。但遗憾的是,从上述宏观维度来看,无论是工作、环境、能源还是健康,整个社会都透露着显著的“疲惫感”(exhaustion)。Ayo教授认为,受此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生育能力枯竭从微观角度又体现为工作压力导致育儿倦怠、家庭角色与期望的转变、婚育价值观的转变以及生态繁殖忧虑等等。基于此,我们可以通过发展辅助生殖技术来解决大部分不孕不育或单亲家庭的生育问题,与此同时,立法强调男性家庭职责、维系工作生活平衡也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
随后,丁玫副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点评。她肯定Ayo教授观点的启示性,并结合自身对医务工作者的调研采访,阐明了生育能力枯竭在中国发生的底层逻辑,而辅助生殖技术在中国的合法性、常规性发展依然前路漫漫。最后,在场师生针对讲座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进一步增进了对全球生育状况和生育政策的理解。
供稿:翟健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