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上午,“NASPAA-CANSPPA高端论坛”在复旦大学光华楼思源厅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贯通公共服务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国、金砖国家与阿拉伯国家的探索”,由全球公共管理院校联盟(NASPAA)与中阿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网络(CANSPPA)共同主办、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全球院)与复旦—阿拉伯全球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联合承办,来自中国与世界各地的知名公共管理领域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
在开幕式,CANSPPA主席、复旦大学全球院院长敬乂嘉教授对参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首先回顾了CANSPPA的建立初衷以及自2023年以来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全球院在推动中阿学术合作、教育共建、青年交流等方面取得的多项成果,并特别介绍了NASPAA与CANSPPA在最近开展的一系列合作,期待中阿和金砖高校参与到相关合作中来。NASPAA主席、康涅狄格大学公共政策学院穆罕默德·阿尔卡德里教授感谢全球院为筹备本次论坛所做的贡献,并肯定了CANSPPA成立与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对接阿拉伯世界公共管理教育学界、关注并研究阿拉伯世界的社会治理议题、促进全球南方合作等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复旦大学MPA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MPA教指委委员、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朱春奎教授回顾了复旦大学MPA项目的发展历程与取得的成绩,肯定了全球院在推进国际公共管理硕士(IMPA)项目中的探索与实践,希望相关合作能进一步助力中国、金砖国家与阿拉伯国家公共服务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衔接。论坛开幕式由复旦大学全球院蒋平副教授主持。
在CANSPPA新会员加入仪式环节,敬乂嘉教授对两所新加入会员单位进行了简要介绍,分别是卡塔尔哈马德·本·哈利法大学公共政策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穆罕默德·阿尔卡德里教授与朱春奎教授分别向两所新会员单位的参会代表赠送了纪念礼物,现场所有CANSPPA会员单位代表上台合影留念。
分论坛一的主题为“中国的MPA教育”。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高宇宁副教授发表了主题为“竞争力导向的MPA社会实践”的报告,指出了MPA教育体系未来需要在理念革新、课程改革以及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做出努力。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王秋石教授发表了主题为“中国IMPA项目的特色、挑战与趋势”的报告,指出中山大学IMPA项目的国际生源主要为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公共管理部门的中高级管理人员,根据国际留学生的文化背景、求学需求有针对性开展了课程体系革新。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张健副教授发表了主题为“从历史视野审视中国国际MPA教育:从明清时期到21世纪”的报告,追溯了中国历代外国学生在华求学致仕、归国治政的历史沿革,通过古今对比,强调了当代中国为国际留学生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促进其深入学习“中国治理经验”,并肯定了CANSPPA与全球院在面向阿拉伯世界分享中国治理经验方面所做出的积极贡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友浪教授发表了主题为“通过推进师资发展加强公共服务教育:关于性别多样性、培训背景与技术整合的视角”的报告,强调了教学单位建设、师资队伍多元化以及与前沿技术相融合在提升MPA教育质量方面的重要性。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辛格副教授发表了主题为“培养具备情境适应能力的公共服务领导者:中国MPA教育的挑战与创新”的报告,指出了中国MPA教育课程体系存在过度依赖西方理论体系、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并介绍了上海财经大学在联动全球教育资源、构建面向中国实践问题的MPA教育体系的经验。复旦大学全球院范梓腾副教授发表了主题为“通过国际化实现教育创新:利用全球资源促进IMPA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报告,介绍了全球院IMPA项目的发展情况,并重点介绍了其国际化跨学科办学特色,包括举办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中青年官员学术训练营、全球领导力系列活动等,并介绍了全球院在探索突破IMPA项目发展瓶颈方面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分论坛一由复旦大学全球院钱浩祺副教授主持。
分论坛二的主题为“阿拉伯世界的MPA教育”。开罗美国大学全球事务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诺哈·米卡维教授首先介绍了开罗美国大学一百余年来的办学历程及其MPA项目的办学特色,强调需要通过MPA人才培养来解决新自由主义时代的资本主义弊病、构建更加包容开放的国际环境,并建议NASPAA和CANSPPA通过引导MPA教育贴合各地区的务实需求,来为决策者提供更高质量的社会治理工具和推动更良性的社会治理。来自阿联酋大学的奥斯曼·安特维·博滕副教授指出,针对MPA教育与公共部门实践脱节的问题,推动学界与公共管理部门的有效合作将有助于提高MPA教学质量。阿卜杜拉国王石油研究中心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赫里索斯托莫斯·塔瓦基斯副教授指出,MPA教育需要跟上AI带来的社会变革并积极应对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变局带来的治理新议题。分论坛二由开罗美国大学全球事务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诺哈·米卡维教授主持。
分论坛三聚焦“金砖国家的MPA教育”。来自巴西热图利奥·巴尔加斯基金会大学的何塞·普皮姆·德奥利韦拉教授首先介绍了FGV大学MPA项目办学经验与特色,并指出当前巴西MPA教育面临的就业市场供求失配、全日制MPA项目缺乏招生吸引力以及MPA项目办学规模与办学质量矛盾的问题。来自南非西开普大学的克里斯托弗·塔普斯科特荣休教授介绍了南非特殊的殖民地历史背景,公共事业管理人才与经验的短缺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转型成本,同时南非的MPA教育面临财政支持有限、本地化教学体系脱节以及与政府部门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分歧等挑战,因此高校在为社会提供公共管理人才方面需要承担重任。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的阿列克谢·巴拉巴舍夫教授介绍到,为适应社会新兴领域变革,特别是围绕“社会各领域未来领导者”方向,俄罗斯近年来新开设了不同方向的MPA项目来满足社会需求。来自伦敦大学学院全球健康商学院的普拉蒂克·拉杰副教授结合自身在英国、印度的经验,指出印度MPA教育的发展瓶颈,希望印度高校能借鉴复旦等中国高校的经验,有效地将AI等新兴技术引入MPA教学体系。来自新德里电视台的高级编辑希曼舒·谢卡尔·米什拉基于自己所参与过的印度公共管理人才培训项目经验,强调了高校在为公共管理部门提供技能提升培训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介绍了印度高校在推动MPA项目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的经验。越南国立大学(河内)国际学院讲师阮洪介绍到,当前越南公共部门冗员现象占用了大量财政支出,并制约了其他领域的资金投入,在此背景下越南正在开展国有企业改革,因此越南的MPA教育实践也正在积极顺应这一潮流,与国家改革步调保持一致。分论坛三由加拿大女王大学政策研究学院院长沃伦·马比教授主持。
论坛最后,穆罕默德·阿尔卡德里教授与敬乂嘉教授分别对本次论坛进行总结与展望。穆罕默德·阿尔卡德里教授肯定了本次论坛对促进中国、金砖国家与阿拉伯国家公共管理学界交流所作出的贡献,并欢迎更多高校单位加入NASPAA,并期待未来NASPAA与CANSPPA在更多领域开展合作。敬乂嘉教授强调了CANSPPA与NASPAA建立合作纽带的重要性,指出当前CANSPPA的发展重点是有序引入积极和负责任的成员,建立和巩固群体认同和内部团结,推进中阿双方合作交流,为下一步深入开展专业性合作与共建创造条件。在对全球院2024年发起的IMPA项目年度性工作坊进行简要回顾后,他邀请更多CANSPPA会员单位和金砖国家高校在今后参与其中,共同推动IMPA项目的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