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toni, M., & Avellaneda, C. (2022).Explaining paradiplomacy: do local pro-international structures and political support matter? Global Public Policy and Governance, 2(3), doi: 10.1007/s43508-022-00044-z.
解释平行外交:地方亲国际结构和政治支持重要吗?
导语
随着次国家政府(subnational governments)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正式和非正式的外交事务中来,政府间网络有从集中化向去中心化发展的趋势。这种次国家政府参与国际关系的现象被称为“平行外交(paradiplomacy)”。本研究探究组织结构对次国家政府参与平行外交的影响。基于2012年对巴西5565个市的调查报告,研究发现存在地方亲国际结构的城市拥有更多的国际项目和更高的国际网络参与度,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简介
Marylis Fantoni是印第安纳大学奥尼尔公共与环境事务学院博士生。Claudia Avellaneda是印第安纳大学奥尼尔公共与环境事务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公共管理与治理、拉丁美洲地方政府、比较公共政策和政策制定、拉丁美洲政治与发展。
主旨内容
1.导言
平行外交已经被不少学科的学者关注,现有研究主要从单一案例研究入手,历史性和描述性介绍较多,也有研究从经济、合作、政治等方面解释平行外交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此,本文提出的研究问题是,什么因素会促进或阻碍平行外交参与?本研究借鉴组织结构和政治支持网络理论,发现一种双重关系,即就地方亲国际结构而言,组织能力会促进平行外交;就与地方立法及行政权力的一致性而言,政治支持则会阻碍平行外交。
2.平行外交概念与影响因素
“平行外交”这一术语由Soldatos和Michelmann于1992年首创。作为一个相对创新的术语,平行外交受到了定义范围等方面的质疑,如怎样定义去中心化外交关系、城市是否属于次国家政府的范畴等。本研究采取Cornago(2000)的定义,将平行外交定义为“次国家政府通过建立同外国公共或私人实体建立正式和非正式的常设或临时合约参与国际关系,旨在促进解决社会经济或政治议题、提升涉外方面的宪法能力。”本研究借鉴已有研究基础,将城市纳入为平行外交的主体进行分析,其属于次国家政府。
学界通常认为经济、合作和政治三个因素会影响次国家政府开展平行外交。经济因素尤其被重视,包括开设新市场、吸引外资、推动企业走出国门等考量。合作因素与经济因素常被混淆,但其着眼于广泛的合作可能性而非具体的经贸领域。在政治方面,平行外交常被次国家政府用来扩大自治以及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另外,文化因素和多层次影响因素的融合也会被关注。
3.理论与假设
组织理论中的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认为,受到外部因素影响,能够适应高变化率和不确定性的组织更能够存活。这一理论源于对私人部门和产业环境的解释,后来一批学者将其应用到公共组织研究中。相似地,在国际关系领域,能够适应国际环境变化和风险的组织更能够存续,存在或建立专业化或具有正式组织架构的亲国际结构更有利于地方参与平行外交。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1:拥有正式组织架构进行平行外交的次国家政府,更倾向于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合作网络。
外交事务也需要获得行政和司法部门的政治支持,如签订合约等内容需要国内司法部门批准。不过和中央政府进行外交的逻辑不同,平行外交本身即是外交权力去中心化的产物,如果次国家政府能够取得行政和司法部门的一致支持,则无需通过平行外交提升政府合法性或权威,平行外交重要性反而下降。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能够获得行政和司法支持的次国家政府,会更少地参会国际事务和国际合作网络。
4.数据和变量操作化
巴西的平行外交现象最早可以追溯到1891年,此后随着国家政策变迁,平行外交的强弱经历了颇多转折。虽然1988宪法将外交定位为国家事务,但市级和联邦州级仍被给予了一些补充性和独立性的责任。学界广泛认为,经济因素是巴西平行外交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科技合作、国际国内声誉、投资、国际交流机会等也对其发展有正面影响。
实证数据来源于4个关于巴西的市级数据库,并以“市政基础信息调查”(Municipal Basic Information Survey, 简称MUNIC)2012年的截面数据为主。
本研究的因变量是市政国际项目存在情况和国际网络参与度。前者为二分变量,涉及经济、文化、合作、政治等多方面,如果报告中显示“市政领域存在去中心化的国际合作”,则记为“1”,代表存在,否则记为“0”。后者也为二分变量,包括姐妹城市、标志性安排、联盟、网络、协会等指标。
本研究的自变量同样有两个。一个是地方亲国际结构,根据是否有专门负责国际事务的官员和是否有正式国际单位(international unit),分为无结构、无专门国际顾问、有专门国际顾问、有正式国际单位及其他等五种类型。另一个是市长对平行外交的支持度,包括客观和主观指标两类,客观指标包括市长与立法者、与政府、与总统的意识形态一致性,主观指标来自于对“什么是你们开展市政国际活动的最大阻碍”的回答,有“缺乏专门立法”和“缺乏政治支持”两个答案。
控制变量包括市政、领导人、州三个层次,包括城市化率、城市GDP,领导人是否为第二任期、性别、年龄,市所属州等变量。
5.结果和总结
本研究运用线性概率模型对两个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考虑到州与州的固有差异,回归模型控制了各州的个体固定效应。
本文关于政治结构的研究假设1获得了实证结果支持,正式的地方亲国际结构能够促进平行外交,研究假设2则没有充足的证据支持。有正式国际单位的城市会更积极地开展平行外交,如果有专门的机构,那么该城市开展平行外交的可能性会提升57%。然而,并非所有城市都有充足的行政资源能够配置专门机构,实际上,设立国际顾问也能够提升平行外交参与度。拥有非专职国际顾问的城市平行外交参与度能够提升42%,而拥有专职国际顾问的城市平行外交参与度能够提升46%。
最后,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研究者只考察了巴西一个国家,并只使用了2012年一年的截面数据。未来研究可以继续探索国际协议和网络参与是否会影响平行外交的结构、象征性的和有效的项目的对比、以及对行政负责人关于政治参与度方面的定性研究。
编译者:杨昭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直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