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期刊GPPG青年编委会召开首次会议
发布时间:2025-07-11       

2025年6月13日,国际期刊《全球公共政策与治理》 (Global Public Policy and Governance, GPPG)首届青年编委会议在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简称全球院)成功召开。会议由GPPG创刊主编、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敬乂嘉教授主持。来自美国、英国、新西兰、泰国和中国的青年编委成员(按照姓氏字母排序):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陈凯萍副教授、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高级讲师Wonhyuk Cho、复旦大学范梓腾副教授、香港大学助理教授李拉、复旦大学钱浩祺副教授、泰国国家发展管理学院Danuvas Sagarik副教授、英国巴斯大学高级讲师孙一先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助理教授张予曦,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会议,共同探讨GPPG的未来发展。

会议现场(线下)

会议开始,与会青年编委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如计算传播、健康政策、比较政治学、数字政府和人工智能治理等依次发言,介绍了各自的近期研究兴趣,并表达了对GPPG创刊以来所取得成绩的祝贺。

接下来,与会青年编委围绕GPPG的发展现状和预期目标设置进行了充分讨论。敬乂嘉教授指出,GPPG自创刊以来就保持着积极的发展势头,在2022年被Scopus收录,2023年进入ESCI数据库,2024年就获得首个影响因子。根据科睿唯安的《期刊引证报告》和爱思唯尔的CiteScore,GPPG已经稳居相关学科期刊排名的Q2区头部位置,并在个别学科领域跻身Q1区。下一步,GPPG将致力于巩固并提升其在学术共同体中积累的良好声誉。为此,编辑部希望各位青年编委在稿件审理、社交媒体推广和专刊策划等方面更积极地承担相关重要角色。

会议现场(线上)

在提升期刊影响力方面,与会青年编委提出了诸多宝贵建议,包括开设社交媒体账号、短视频和播客录制等,通过多媒体矩阵推动GPPG优质成果的广泛传播。另外,与会青年编委也建议拓展文章类型,鼓励作者共享数据集,以提升期刊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力。此外,在当前人工智能浪潮下,围绕设立“AI编辑”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与会嘉宾也从技术辅助、伦理规范和工作机制等角度展开了深入探讨,并认为应在伦理边界和社会规范内积极探索AI技术在期刊运营中的辅助功能,以达到提升效率、减轻负担的根本目的。

在会议总结中,GPPG主编敬乂嘉教授指出,青年编委的设立为GPPG的期刊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GPPG青年编委的首次会议,本次研讨对于推动期刊在下一阶段的创新发展有重要价值。后续编辑部将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定期召开会议,研判期刊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推动全球公共政策和治理经验跨文化传播的平台,GPPG欢迎所有青年编委持续参与,不断提出建议,共同助力期刊迈向更高层次的国际影响力。

会议最后,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与会成员合影留念


供稿|戴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