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74 Tom Pegram教授主讲“危机?危机何在?--从危机视角看全球治理”
发布时间:2025-08-21       

2025年5月23日,复旦—LSE讲座系列第74期在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举行。讲座邀请了伦敦大学学院(UCL)政治科学系全球政治学教授、UCL全球治理研究所主任Tom Pegram,以“危机?危机何在?——从危机视角看全球治理”为主题展开学术分享。本场讲座由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敬乂嘉教授主持。

讲座开始前,敬乂嘉教授简要介绍了主讲人。Tom Pegram教授现任伦敦大学学院政治科学系全球政治学教授,并任UCL全球治理研究院主任。他的研究聚焦全球治理的实证与理论探讨,在人权、气候变化和全球风险等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积累,相关成果发表于多本国际权威期刊,并在学界和政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讲座伊始, Pegram教授首先从词源学的角度阐释了“危机”的深层含义。他指出,“危机”(crisis)一词源自希腊语“krisis”,意为“决断”或“转折点”。结合国际知名学者Wallerstein的相关论述,Pegram教授强调,危机概念本身具有显著的模糊性和政治化特征,其使用往往服务于特定的叙事与决策需求。他提出,危机不仅是物质性事件,更是话语权竞争的重要场域,不同的“危机”框架将直接影响政策响应的方向。

随后, Pegram教授提出了“危机矩阵”分析框架,将危机划分为四类:短期局部性危机、短期全球性危机、长期局部性危机以及长期系统性危机,并结合当下国际热点案例加以阐释。他进一步指出,当前全球治理体系陷入“停滞不前”的困境,学界对此主要存在“体系内危机”与“体系性危机”两种不同解释。Pegram教授特别强调,应突破西方中心主义的局限,以更加开放和谦逊的态度吸纳多元知识传统。以中国为例,本土学者更倾向于将国际秩序的变迁视为“机遇”而非“危机”,这一认知差异为推动真正具有全球视野的治理对话提供了重要启示。

在问答互动环节, 现场师生围绕“中国在全球危机治理中的角色”和“多边机构改革的可能路径”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Pegram教授对中国在气候行动、基础设施合作等领域的探索给予积极评价,认为这些实践为全球治理注入了新的思路与经验。他同时指出,在学术研究和政策实践中应谨慎使用“危机”这一概念,以防止其被过度泛化,从而影响分析和讨论的客观性。

讲座最后,全球院院长敬乂嘉教授向Tom Pegram教授赠送纪念礼品,师生合影留念。

供稿:次仁卓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