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者报告会第三期“科学合作的影响因素及结果”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1-11-16        浏览次数:1362

2021年11月11日上午,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青年学者报告会第三期在线上举行。报告会以“科学合作的影响因素及结果”为主题,来自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李江教授、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步一助理教授和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的柳美君青年副研究员从科学家流动、网络结构、团队新鲜度三个方面对主题进行了探讨。本次报告会由复旦大学国务学院唐莉教授主持,来自国内外高校的90余名老师和同学参加了报告会。

李江教授主讲“跳槽与科研合作”。基于当前从“人才流失”到“人才环流”的发展背景,他探讨了科研人员流动对科学家合作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他发现流动次数越多,合作稳定性越高。这一方面可能因为科研合作依赖于空间距离,而流动会改变科研人员与合作者之间的空间距离。另一方面,社交上限阻碍了科研人员不停地寻找新的合作伙伴。现场观众对研究的因果识别、合作稳定性指标设置及其测量结果等与李江教授进行了讨论。

步一助理教授主讲“科学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从科学合作的重要性出发,他提出同质性、传递性、偏好连接性三个假设。通过建立不同模型进行回归,他发现多一个单位的非一作论文会增加形成新的合著链接的可能;同性之间合作的概率比异性高;以及一位作者与其合作者的合作者有合著关系的概率,相比于没有合作关系的情况更高。现场观众就数据的选取、模型稳健性等与步一教授进行了探讨。

柳美君青年副研究员主讲“团队新鲜度与团队创新”。柳老师通过两项研究来探讨团队新鲜度对团队科研表现的影响。在团队新鲜度与科研影响力的研究中,她发现,平均的团队新鲜度在逐年升高;小团队中,新鲜度越高,C10越低;大团队中,新鲜度越高,C10越高;团队新鲜度与C10呈现倒U型关系,但在需要个人才能的学科,以及复杂、需要跨学科知识的学科中,并没有这种倒U型关系。在团队新鲜度与新颖性的研究中,柳老师研究发现,新冠以前,团队新鲜度与科学新颖性呈负向关系;而在新冠期间,团队新鲜度与科学新颖性呈正向关系。现场观众就科学新颖性的测量、模型时间设置、团队新鲜度的测量、团队新鲜度指标的边际效应等与柳老师进行了讨论。

在唐莉教授的主持下,青年学者报告会第三期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