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由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及复旦LSE全球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举办的复旦-LSE系列讲座第29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本次讲座主讲嘉宾为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贝淡宁(Daniel A. Bell)教授,讲座主题为“公民之间的等级:为人民服务”。讲座由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敬乂嘉教授主持。主讲嘉宾、主持人及部分校外师生在线上参加,校内师生则在光华楼西辅楼805E会议室参加。

讲座伊始,敬乂嘉教授介绍了贝淡宁教授的个人履历。贝淡宁教授来自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是国际知名哲学家、社会学家。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比较政治哲学、社群主义和儒家政治哲学。本次讲座的主题是基于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于今年出版的贝教授与汪沛博士合著的新书《正义等级论:为什么社会等级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如此重要》(Just Hierarchy: Why Social Hierarchies Matter in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探讨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独特中国政治模式——贤能政治。

首先,贝淡宁教授提出了“应该用哪些标准衡量政治的进步和倒退?”这一问题。贝淡宁教授认为,较之西方国家的民主选举模式,中国则更适合“贤能政治”这一政治体制,尤其是选拔高层领导人,更需要贤能政治。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国家规模、传统文化与历史背景,以及长久以来的政治实践经验等具体情境。他谈到,贤能政治可以较好地与基层民主和政治实践相兼容,但对于最高层级领导人的竞争性选举,贤能政治的优势将无法有效发挥。


接着,贝淡宁教授分析了作为国家政治领导人所应该具备的几项重要品质。首先,他认为高智商和高情商是作为领导人的必备品质。此外,领导人还应具备良好美德,领导人尤为重要的品质就是要具有致力于服务政治共同体的使命感。而就“如何对这些品质做出有效衡量和最佳评估?”这一问题,贝淡宁教授则认为可以通过公平的考试选拔、政府绩效评估、完善制度和加强道德教育等方式予以实现。

随后,贝淡宁教授针对“贤能政治存在的缺陷”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和矫正措施。他认为,首先需要限制领导人权力的滥用,比如中国近年来的反腐倡廉行动就是典型案例;其次,需要采取新思维和新机制改善政治等级固化;此外,还需要充分保证贤能政治体制的合法性取得。

另外,贝淡宁教授就“民主和贤能政治如何能够理想化地结合”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总体来讲,中国的政治模式表现出基层民主政治和高层贤能政治的特征,并且这种机制在高层与基层之间不断进行试验。从过去四十年看,中国这一政治模式在例如减少贫困问题等方面已经彰显作用,但是未来仍需进一步缩小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讲座最后,贝淡宁教授谈到了中国政治模式对于其他国家的适用性问题。他认为这一模式对于一些规模较小且政府变动频繁的国家来说可复制性较差,很难在现实中推行。但中国可以通过经验输出等方式帮助其他国家建立支撑贤能政治实现的相关知识体系和机制。

讲座结束后,贝淡宁教授与参与讲座的师生进行了热烈互动,并就具体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文字:任媛媛

编辑:张海凌

图片:颜凤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