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复旦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系列讲座第23期在光华楼西辅楼406室举行,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举办。来自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史蒂文·凯尔曼教授(Steve Kelman)作了“中美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主题的讲座,复旦大学各学院的中外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吴澄秋副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吴澄秋副教授介绍了史蒂文·凯尔曼教授的个人履历。凯尔曼教授是在公共管理学界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他于197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86年晋升为哈佛大学教授,并于1995年被选为美国国家公共行政科学院院士。凯尔曼教授的研究方向包括公共预算、政府采购、研究方法、公共组织理论及政府绩效等,其研究和思想对美国乃至国际公共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凯尔曼教授首先总结了中美关系发展的各个阶段。早期美国与中国交往的原因在于贸易和传教,美国成立时,第一艘商船就是通往中国,美国第一座博物馆展出的是由美国商人带回的中国艺术品,美国杂志《时代》的创始人是传教士的孩子;1949年至尼克松访华前,美国民众对中国的态度十分矛盾;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进入蜜月期,美国民众开始关注中国;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美国媒体开始宣传中国的文化和社会。

接着,凯尔曼教授从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个层面分析了中国的崛起与中美关系紧张的原因。在经济上,最初美国人认为中国创新能力低下、技术落后,而现在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某些科技领域的领先让美国开始担忧;在政治上,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在国际政治中保持低调的姿态,而如今中国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强调文化自信等,在国际政治舞台话语权增强;在意识形态上,中美意识形态的差异是中美关系紧张的另一个原因。

最后,凯尔曼教授还与在座师生进行了积极互动,就中美关系将如何发展、中美贸易战背后的深层原因、中国海洋强国的发展等具体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讨论。

供稿:叶小梦

审校: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