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复旦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系列讲座第11期在光华楼袁天凡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由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和复旦发展研究院共同举办。新开发银行(New Development Bank)行长瓦曼•卡马特(K.V.Kamath)做了题为“新开发银行,新发展解决方案”的讲座。讲座由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敬乂嘉教授主持,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全球南方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阿瓦罗•门德斯(Alvaro Mendez)和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郑宇教授参与评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朱杰进副教授、赵剑治博士以及巴西盖图罗•瓦格斯基金会公共与商业管理学院Jose A. Puppim de Oliveira教授、美国普渡大学Bert Rockman教授也出席了本次讲座。讲座开始前,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桂永浩教授、副校长陈志敏教授等与卡马特行长进行了礼节性会晤。
讲座伊始,敬乂嘉教授介绍了瓦曼•卡马特行长的个人履历。卡马特现任新开发银行行长,曾在印度最大的非国有银行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ICICI)担任常务董事和总裁。1988-1996年,他在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私营部门任职,负责菲律宾、越南、中国和孟加拉国的项目。卡马特行长在开发银行和金融业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曾任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联合主席,荣获福布斯亚洲年度杰出商业领袖称号。
卡马特行长首先介绍了多边开发银行的发展历程和新开发银行的成立背景。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催生了以世界银行(World Bank)为首的多边开发银行,诸如亚洲开发银行、美洲开发银行和非洲开发银行等区域性开发银行相继设立。这些多边开发银行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稳定世界经济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由于传统多边开发银行通常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限制了在世界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使得这些国家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例如,传统多边银行的政治化倾向、有条件贷款的方式和一系列关于经济发展模式的政策建议并不适应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需求,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发展中国家对交通、水利、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贷款需求。基于此,发展中国家逐渐达成共识,力求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争取更大的权利,新开发银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
接着,卡马特行长阐述了新开发银行“新”在何处。新开发银行在成立背景、组织架构、融资方式等方面都体现出独特优势,有别于传统的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多边开发机构。第一,新开发银行是首家由发展中国家主导的多边开发银行,标志着发展中国家在全球金融治理领域的话语权有所增强。新开发银行旨在撬动并优化资源配置以支持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发展项目,回应发展中国家迫切的发展需求。第二,新开发银行采用更为精简的组织架构,五个成员国出资额均等,拥有平等的投票权,实行行长轮值制,并鼓励成员国使用当地货币进行融资和借贷。截至2018年底,新开发银行已经批准了总额达80亿美元的35个贷款项目,集中在交通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工业发展、水资源等项目领域,助力城市实现绿色发展目标。他再次强调,新开发银行与其他多边开发银行之间是相互尊重、互为补充的关系。
卡马特行长认为,发展中国家可能在未来面临诸多挑战。在诸如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科技创新正在改变传统商业模式的背景下,各国政府以高质量、高水平的政策和服务应对挑战至关重要。只有公共和私营部门、全球、各区域和各国、多边和双边机构共同合作,才能促成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新开发银行将持续关注各国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科技创新、缩减运营成本和精简组织架构等方式优化成本-收益,为成员国提供更高质量的贷款资金。此外,新开发银行还将积极与各国政府开展合作,将投资领域进一步扩大到私营部门,并广泛吸引私人资本的参与。
最后,门德斯和郑宇两位教授就设立新开发银行的意义、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角色等角度对卡马特的演讲展开评论。卡马特行长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围绕新开发银行成员国扩容、未来项目融资战略、员工招聘等话题进行讨论。
(撰稿:李婉莹;图片、审校: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