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0 奥兰•扬教授主讲“国际制度改革:分析视角与当代应用”
发布时间:2019-06-21        浏览次数:466

2019年6月21日,国际制度改革工作坊暨复旦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系列讲座第十期在复旦大学文科楼举行,本次工作坊和讲座由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和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共同主办。来自复旦大学、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社科院、上海人民出版社、《国际展望》等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学术媒体机构的17位嘉宾和学者参与了此次工作坊。

工作坊第一部分,来自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奥兰•扬(Oran R. Young)教授做题为“国际制度改革:分析视角与当代应用”(How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Change: Analytic Perspectives and Contemporary Applications )的主旨演讲,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敬乂嘉教授主持。讲座伊始,敬乂嘉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新成立的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相关情况。他指出,当前国际形势背景下,对国际制度变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位学者就国际制度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新动向开展深入讨论。

接下来,敬乂嘉教授介绍了奥兰•杨的履历。奥兰•杨是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布伦环境科学学院荣休教授,致力于研究制度在满足不同水平的社会组织开展治理实践,尤其是环境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最近几年,奥兰•扬教授的工作集中于对中国和美国的环境治理开展比较分析。其最新著作试图应对以超级连接、非线性、方向性变化(hyperconnectivity, nonlinearities, directional change, and emergent properties)等为特征的复杂体系中出现的治理挑战。

奥兰•扬教授指出,国际制度变革在当今国际社会具有普遍性,当然也存在一定区别。他列举了三种不同的国际制度变化:现有制度内部和制度本身的变化,制度的结构性和特定议题变化,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变化。就上述国际制度变化的区别,奥兰•杨教授从国际社会、联合国体系、气候治理领域、国际贸易机制等案例出发,分别加以阐述。

讲座结束后,工作坊上半场讨论开始。来自复旦大学的薄燕、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刘宏松、华东政法大学的卢凌宇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王明国分别做了题为《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共同但有区别原则”适用方式的变化》、《欧盟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领导力》、《国家形成理论与欧洲一体化的前途》和《特朗普退约的国际制度逻辑》的学术报告,复旦大学任晓和郑宇分别进行评论。

下半场讨论中,来自南京大学的毛维准、上海交通大学的陈拯、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汤蓓和复旦大学的朱杰进分别做了题为《大国战略竞争与全球连通性规制建构》、《制度变革中的战略安抚:中日在东亚区域金融机制建设中的策略》、《预算危机下国际组织的变革路径》和《崛起国改革国际制度的路径选择》的报告,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刘鸣和同济大学的王存刚分别做点评。最后,朱杰进做总结发言,呼吁各位学者在中国国际地位上升、国际制度变迁的时代背景下,更多参与此类学术研讨,互相学习借鉴,为推进国际制度改革贡献力量。

(撰稿、图片、审校: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国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