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7日,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以下简称“全球院”)组织国际学术代表团赴杭州阿里巴巴集团(以下简称“阿里”)全球总部进行参观访问。访问旨在深入了解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领域的前沿进展与创新成果,其在国际合作中的实践经验,向国际学术界展示中国AI技术的最新发展与创新能力,促进中外专家学者在AI开源治理、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深入交流。
参访团由全球院柳美君副教授带队,德国弗劳恩霍夫系统与创新研究所创新与知识经济中心主任瑞纳·弗里奇(Rainer Frietsch)、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约翰·格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卡罗琳·瓦格纳(Caroline Wagner)、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信息、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普赖斯奖得主迈克·瑟沃尔(Mike Thelwall)、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林曦、副教授王中原、全球院“全球政治经济硕士双学位”项目与“全球公共政策硕士学位”项目的学生参加了活动。阿里研究院AI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傅宏宇、中心专家彭靖芷、罗汉堂资深经济学家李远芳、高级经济学家谌文和董立等代表接待并参与座谈。
活动期间,代表团参观了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展馆。讲解员首先对参访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并通过专题短片生动展示了阿里生态体系如何深度融入并赋能现代社会,使参访团直观感受到其产品的广泛影响力与创新活力。随后,代表团参观了企业发展史展厅,系统了解了阿里的企业文化、战略愿景、核心业务布局、前沿技术探索(如云网端一体化计算架构)以及社会责任实践,全面认识了阿里巴巴以价值观驱动商业与科技创新、以技术回应社会挑战的整体实践。
在座谈环节,阿里巴巴研究院AI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傅宏宇首先致欢迎辞,介绍了该中心的发展使命,并阐述了阿里在推动AI开源方面的核心理念与关键举措。随后,中心专家彭靖芷以“千问”大模型为例,系统介绍了阿里在AI开源领域的战略布局与实践进展,强调通过开放算法、框架和数据集,构建“Cloud+AI”协同开发体系,致力于发展“负责任的技术”,并积极吸引全球开发者共同促进AI的可持续发展。
中外专家围绕AI开源全球治理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深入探讨。卡罗琳·瓦格纳教授聚焦于训练数据在选择、存储与开放过程中所涉及的安全和知识产权问题;瑞纳·弗里奇教授分享了欧盟在构建自主AI技术体系过程中面临的算力不足、资金限制及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制约,并强调在保持研发独立性的同时加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迈克·瑟沃尔教授则从英国视角分析了欧洲AI发展格局,建议应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场景的挖掘,而非单纯追求技术自主。讨论进一步延伸至大模型隐私保护、算力资源可及性以及欧盟AI发展碎片化等多个前沿议题。参访专家认为,阿里巴巴在AI开源领域的理念与实践处于国际创新前沿,其开放协作模式对加速全球AI技术进步、推动技术普惠与社会价值创造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参访推进了中外学者与中国科技企业的高端对话,有利于促进未来在AI开源治理与创新领域的进一步国际对话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