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4日,复旦—LSE讲座系列第76期在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举行。讲座邀请了佐治亚理工学院吉米和罗莎琳·卡特公共政策学院Diana Hicks教授,以“美国科学政策更新”为主题展开讲座。全球院院长敬乂嘉教授主持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前,敬乂嘉教授简要介绍了主讲人。Diana Hicks教授是佐治亚理工学院公共政策学院的教授,专门从事科学与技术政策指标研究。她的研究成果为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参考。目前担任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期刊技术治理与公共政策方向的执行编辑。
讲座伊始,Hicks教授首先介绍了近期美国联邦层面关于高校招生治理、学术诚信与合规要求的最新动向。她提到,联邦政府于今年2月面向全美各大高校发布公开信,重申了平等对待与非差别原则。紧接着,她引用了面向全美公众的一封呼吁信,强调过去80年来,政府对科研的明智投入奠定了美国世界领先的科研地位,但特朗普政府时期的拨款削减、科学家解雇和数据管控被指正在动摇这一体系,学界呼吁政府停止对科学的“全面攻击”。随后,Hicks教授介绍了联邦政府致哈佛大学的公开信以及哈佛大学对此做出的回应等。
接着,讲座内容转向美国科研经费与管理机制的变化。Hicks教授首先回顾了二战期间美国在雷达、计算机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引用了《科学——无尽的前沿》报告强调,美国政府历来把科学作为新的“前沿”,鼓励全民共享创新成果,在科学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然而,自今年以来,已有超过上千个科研资助项目被终止。多个联邦科研资助机构宣布将间接费用补偿比例统一下调至15%,引发高校讨论。此外,在国际学生议题上,政府暂停哈佛招收国际生、签证面试及社交媒体审查等新政,也引起社会讨论。最后,Hicks教授介绍了科学政策背后行政哲学的变化,依次说明了特朗普政府第一任期、拜登政府任期、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科学领域的议程变化。
在互动问答环节,现场师生围绕大学科研资助的缩减、科研资助对新领域的转向、国际科研网络的解耦、中美之间的科研合作与学生流动等展开讨论。
讲座结束后,敬乂嘉教授向Hicks教授赠送纪念礼品,部分师生合影留念。
供稿:冯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