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78 张悦悦教授主讲“全球科学治理的新征程:‘O.D.E.SS.I.’倡议介绍”
发布时间:2025-10-01       

2025年9月4日,复旦—LSE讲座系列第78期在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了英国肯特大学社会学教授张悦悦,主题为“全球科学治理的新征程:‘O.D.E.SS.I.’倡议介绍”。全球院院长敬乂嘉教授主持本次讲座,国务学院唐莉教授、朱杰进教授担任评论人。

讲座开始前,敬乂嘉教授对主讲人进行了简要介绍。张教授现任英国肯特大学社会学教授,也是全球科学与认知正义中心(GSEJ)创始主任, 是国际公认的科学风险跨国治理专家。她的研究聚焦于新兴生命科学对人类与环境未来的影响,并在去殖民化、科学传播和知识正义等领域推动了社会学的发展。她发起过多项开创性项目,包括最新提出的“O.D.E.SS.I.”全球生命科学治理倡议,并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论文,同时为欧洲和亚洲的研究与政策机构提供咨询。

讲座伊始,张教授从全球科学治理面临的现实挑战切入,指出工程生物学等新技术一方面为应对气候、能源等全球议题提供了新工具,另一方面也带来不确定性与治理边界的新考验。她强调,当下科学传播和治理正面临两大转变:其一是“Science at Large”的兴起,即科学活动的外延与影响已超出传统科研与监管框架,导致决策空间与行动空间的张力上升;其二是“代际转变”,即不同群体的价值排序与优先级计算呈现差异,这要求制度设计为多样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的并存创造条件。

接着,张教授全面介绍了她发起的“O.D.E.SS.I.”倡议:以开放(Open)、审议(Deliberative)、赋能(Enabling)、明智与敏感(Sensible & Sensitive)、创新(Innovative)为原则,面向全球生命科学治理构建一个可操作的公众参与与政策沟通框架。她指出,科学治理的核心不在于僵化的秩序设立,而在于修补与重建社会关系,使不同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能够并存。结合她参与G20会议的经验,张教授强调,这一倡议旨在通过公众参与与科学外交相结合,为全球科学治理开辟新的路径,推动建立更具伦理性与全球关怀的科学未来。

在评论环节,唐莉教授认为,张教授的报告不仅提出了“为何治理”的问题,更对“如何治理”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回答,尤其是在如何通过公共对话提升科学政策的伦理性与合法性方面。朱杰进教授则从全球治理的角度出发,指出O.D.E.SS.I.倡议为科学治理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将这种“软性”的原则转化为“硬性”的规则。

在互动环节,师生就公共参与的有效性、包容性及在地缘政治背景下的合作挑战等问题展开讨论。张教授回应指出,“知识正义”在于承认多元经验与价值的独特贡献,关键是营造理解差异的对话条件,而非单以是否达成一致来衡量价值。

讲座最后,敬乂嘉教授向张悦悦教授赠送纪念礼品,现场师生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