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简称全球院)成功举办学术讲座。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马亮教授作为主讲嘉宾,以“公共管理研究的全球对话:中国学者的贡献与前景”为题发表专题演讲。讲座由全球院副教授范梓腾主持,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张雪帆担任评议人。
马亮教授从中国公共管理研究的国际化进程切入,系统梳理了近五年中国学者在公共管理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整体态势。他指出,中国学者发表的国际论文数量从2019年的72篇稳步增长至2024年的199篇,涉及中国主题的论文占比持续提升,显示出中国学者在国际公共管理学术舞台上的显示度不断增强。
基于详实数据,马亮教授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学者国际发表的结构特征,包括作者背景、合作模式、研究方法和热点议题的演变。数据显示,合作研究已成为公共管理国际发表的主流,跨机构、跨地域合作比例显著上升;研究方法上,以定量研究为主导,尤其是二手数据分析和问卷调查应用比较广泛;研究主题多聚焦政策过程、协同治理和数字政府等前沿领域。
在此基础上,马亮教授结合个人学术经历,分享了中国学者参与全球对话的实现策略。他强调,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与融入全球学术共同体并不矛盾,二者相辅相成。中国学者应立足本土实践,提炼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性理论问题,通过高质量的国际发表提升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国际学术话语权。他还以本人近期发表于Review of Policy Research的研究为例,展示了如何将中国政策实践转化为国际学界关注议题的可行路径,并鼓励青年学者坚持问题导向、保持学术热情、拓展国际合作,全面提升自身研究的全球影响力。
马亮教授演讲结束后,现场师生围绕“海归与本土学者的发表差异”“中国公共管理研究的理论创新路径”等议题展开交流。讲座评议人张雪帆副教授就中英文期刊的运作逻辑与发展态势发表见解,指出学术发表的关键在于读者认同与研究的理论引领性,并建议青年学者把握细分领域的机会、精准选择投稿方向。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副教授汪峰则围绕学科赛道差异与跨学科融合等问题参与讨论。
最后,全球院副教授范梓腾向马亮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并赠送纪念礼品。本次活动在现场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供稿:杨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