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至31日,以“后全球化世界中的多边主义:国家、政治与国际关系”为主题的学术会议在意大利科莫湖畔的维戈尼别墅隆重举办。会议由德国—意大利欧洲对话中心(Villa Vigoni)、特雷卡尼百科全书研究院(Treccani)和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联合主办,复旦大学、博科尼大学、博洛尼亚大学、萨兰托大学、弗伦斯堡大学、汉堡大学等中外多所高校深度参与合作,为中欧学者与青年学生搭建起跨地域、跨学科的思想交流平台。本次学术对话是今年5月三方在复旦大学开展首次对话后的延续。
10月28日晚,项目在维戈尼别墅正式拉开帷幕。德国—意大利欧洲对话中心秘书长Christiane Traniello博士、意大利特雷卡尼百科全书研究所管理事务主任Marta Leonori博士及复旦大学全球院院长敬乂嘉教授先后发表欢迎致辞。Christiane Traniello博士阐述了德国—意大利欧洲对话中心作为欧陆重要对话平台的定位与使命;Marta Leonori博士介绍了特雷卡尼百科全书研究所在学术支持与知识传播领域的作用;敬乂嘉教授则从中国高校参与全球学术合作的视角,强调了跨文化对话对于推动全球治理创新的意义。三位嘉宾的致辞共同奠定了 “多元对话、共探共识” 的活动基调。
10月29日上午,意大利驻华大使Massimo Ambrosetti先生和特雷卡尼百科全书研究院总干事Massimo Bray先生分别致开幕辞。Ambrosetti先生围绕当前中欧关系及国际秩序发展发表重要观点,指出世界正迈入国际秩序重构的新阶段,中欧双方均期望重新定义基于国际法等原则的全球框架,同时在国际体系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针对过去中欧互动中的不足,大使提出具体改进方向:在全球议题上深化务实互动,摒弃短期利益视角,充分匹配中国长期规划的特点。他进一步强调,中欧作为全球重要国际行为体,需正视彼此差异、珍视历史文明遗产,围绕核心战略议题建立高效沟通机制 —— 这不仅符合双方自身利益,更能为国际体系的战略稳定注入关键力量,最终为双方战略互动的可持续调整奠定坚实支撑。Massimo Bray先生则分享了特雷卡尼百科全书研究院的实践、国际合作价值及中欧文化交流方向。在全球研究机构遇“退潮”的挑战下,特雷卡尼百科全书研究院始终敬畏知识,坚守传承与研究使命,深耕学术、推动知识创新。他同时强调国际合作的关键意义,提出沟通主体需秉持互惠互利、互相理解原则,通过开放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破解学术难题、促进文化交融。
随后,会议举行了四场专题讨论。第一场专题讨论围绕“后全球化世界中的国家”展开。萨兰托大学Ubaldo Villani-Lubelli教授从历史根源切入,探讨后全球化秩序下欧盟战略自主的演变路径;汉堡大学Markus Kotzur教授以民族国家概念为基础,重审传统主权理论在当代国际语境中的适用性;明斯特大学Michael Seewald教授聚焦宗教在西欧社会中的角色变迁,从社会文化维度补充分析国家治理中的非政治因素;帕多瓦大学Annalisa Volpato教授将研究视角转向数字领域,剖析欧盟数字主权构建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地缘政治挑战。
第二场专题讨论聚焦“后全球化世界中的政治”。萨兰托大学Entela Cukani博士从民粹主义与主权主义思潮入手,分析欧洲内部政治动态对多边合作的影响;复旦大学敬乂嘉教授以“特朗普主义与中国的全球治理应对”为主题,系统解读全球政治经济大变局下的中国方案;弗伦斯堡大学Ulrich Glassmann教授聚焦特朗普主义的政治经济逻辑,探讨民粹思潮兴起的社会经济根源;博科尼大学Rosalba Famà博士则围绕欧盟安全合作议题,深入探讨欧盟防务一体化的可行性与潜在挑战。
第三场专题讨论聚焦于“后全球化世界中的国际关系”,进一步拓展了议题的全球维度与实践导向。博科尼大学Andrea Colli教授从历史比较视角出发,为霸权格局与多极格局之间的当代多边主义困境提供历史借鉴;博洛尼亚大学Lotte List博士通过理论反思,剖析“欧洲中心主义”叙事在全球治理研究中的局限性;德国—意大利欧洲对话中心Matteo Scotto博士以特朗普主义为核心,探讨美欧关系变局对欧盟内部治理体系的影响。
第四场专题讨论以“如何构建新多边主义:欧盟与中国视角”为主题展开,为探索新型多边主义的发展路径提供了多元思考。复旦大学刘春荣教授以“走向全球本土化:解读变化中全球秩序下的小多边主义”为题发表汇报,创新性提出 “小多边主义” (Minilateralism)理论视角,为后全球化时代多边主义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路与实践路径。英国杜伦大学Dennis Schmidt教授围绕多边主义、自由主义封闭性与全球秩序重构,反思欧盟传统治理理念的转型方向;博洛尼亚大学Gennaro Imbriano教授从世界体系理论视角,剖析全球冲突的根源与治理逻辑;萨兰托大学Attilio Pisanò教授聚焦气候治理议题,批判当前多边机制在气候行动中的形式化问题,呼吁加强务实合作。
本次会议除专家讲座与研讨外,还专门设置学生研讨汇报环节,为多国青年学子搭建交流与展示的平台。来自多所国际高校的青年学子围绕后全球化时代国家与政治、气候治理、新型多边主义等核心主题,分享研究思考、开展深度交流,充分彰显了新生代对全球治理的责任意识与思考担当。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聚焦多边主义的高端学术盛会,更成为连接欧洲与中国学术界的重要桥梁。活动通过层层深入的议题设计、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以及开放包容的研讨氛围,为后全球化时代下多边主义的发展路径提供了多元思考方向。本次活动的举办,一方面为中外学者搭建了思想碰撞与观点交流的平台,深化了中欧学术界对全球治理核心议题的共识;另一方面,所形成的学术成果将为未来中欧在全球治理、气候合作、数字主权等领域的进一步协作奠定坚实的学术基础,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稳定可持续的全球秩序贡献中欧智慧与力量。
供稿:吴艺哲 罗昊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