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第三届中阿全球发展与治理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阿拉伯大学协会指导,复旦大学主办,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特别支持,会议主题为“朝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阿伙伴关系”。高教学会副会长、中阿大学联盟交流机制中方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严纯华;阿拉伯大学协会秘书长阿姆尔·埃扎特·萨拉马;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出席论坛并致辞,阿盟教育与科研司司长法拉杰·阿吉米公使出席论坛。阿盟秘书长艾哈迈德·阿布·盖特博士作主旨发言。阿拉伯大学协会高级顾问瓦利德·萨拉梅,学会副秘书长、学术与交流部主任高晓杰,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敬乂嘉以及来自中阿20余所高校的40余名代表参会。会议由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复旦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和复旦大学全球合作促进中心承办。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主持开幕式。
盖特在主旨发言中指出,复旦大学为论坛的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使其成为推动阿中双方在高等教育与科研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他强调,阿盟始终将教育视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支柱:基础教育致力于人格塑造与能力培养,高等教育重在激发创新精神与批判思维,而科学研究则致力于为经济社会问题提供前沿解决方案。各国高校之间的知识交流能够让彼此在互学互鉴中提升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能力。阿盟与复旦大学在短短两年间,已在高等教育与科研领域取得一系列务实成果,展现了双方坚定的合作意愿与高效的执行能力,堪称国际学术合作的优秀典范。
金力指出,近年来,复旦大学持续深化与阿拉伯国家高校的伙伴关系,通过师生流动、科研合作等方式拓展实质性成果。作为“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公共政策领域牵头高校,复旦大学发起成立“中国—阿拉伯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网络”,并设立“复旦—阿盟全球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不断完善合作平台建设。面向未来,学校还将与阿盟秘书处联合成立全球领导力发展中心,继续为中阿教育与治理合作贡献力量。
萨拉马认为,阿拉伯大学协会与中国高教学会紧密合作,近年来已经有效推进了双方高校的深层次合作关系,为中阿的学者和学生开辟了交流合作的新平台和新机遇。他认为当前中阿高等教育合作已经迎来历史上最好时期,协会将继续大力推进阿方优秀院校的参与,以合作应对阿中所共同面临的全球挑战,为青年共同成长创造最好条件。他感谢复旦大学在“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中所展现的领导力和创新能力,期待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严纯华表示,近年来,通过“中阿大学联盟”交流机制平台,中阿高校实现双向奔赴,在公共政策、文明对话、绿色创新、信息通信等十大领域开展集群化合作。学会愿继续同阿方密切协作,共建“平等有序”的集群协作网络,在各领域牵头高校引领下,开展跨领域的集群合作;开展“问题导向”的联合研究,推动中阿成员高校加强研究合作,共同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报告;推动“开放共享”的成果转化,强化中阿高校研发成果的技术转移与本地化应用。
论坛期间,复旦大学与阿盟秘书处签署了“复旦—阿盟秘书处全球领导力发展中心”合作备忘录。根据协议,中心分设于阿盟与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将依托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IGPP),负责中心在复旦大学的日常运营与管理。通过该中心,阿盟与复旦大学承诺共同打造高端对话平台,包括举办高级别论坛、全球领导力发展项目,并积极推进文化互鉴、学术合作、实习实践等多维度交流活动。
阿拉伯大学协会高级顾问瓦利德·萨拉梅教授主持开幕式中的重要启动仪式。
论坛举行“第二届复旦—阿盟卓越实习项目暨中国—埃及大学生全球治理对话项目启动仪式”,由敬乂嘉院长宣布启动该项目,并说明了第二届阿盟实习项目的重要创新。第二届阿盟实习项目将由复旦—阿盟秘书处全球领导力发展中心组织,今年将扩大规模,在全国招收20名实习生,并将在阿盟总部的实习活动结束后,在开罗美国大学举办为期两天的“中国—埃及大学生全球治理对话”活动。开罗美国大学全球事务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Noha El-Mikawy教授在线上就此次对话活动致欢迎辞。陈志敏副校长代表复旦大学感谢阿盟科技海运学院在今年1月接待实习团一行,并向校长伊斯梅尔·法拉格教授赠送礼物。
论坛举行了“中国—阿拉伯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网络新成员加入仪式”。 中国—阿拉伯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网络(CANSPPA)由复旦大学全球院发起,目前已经有20家来自中阿的领先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成为正式会员。本次论坛上,沙特阿拉伯CAPSARC公共政策学院和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为正式会员。CANSPPA会长敬乂嘉教授应邀为新会员代表Kamal教授和赵志荣教授赠送了礼物,在场的会员单位代表合影留念。
论坛期间举行两个学术圆桌。敬乂嘉教授主持“朝向多极化时代的中阿合作与全球治理”圆桌,多哈研究生院Hamid Ali教授、北京大学杨立华教授、开罗大学Ghada Kamal教授、阿联酋大学Ali Al Ahbabi教授和哈马德・本・哈利法大学Logan Cochrane教授参加圆桌讨论。与会嘉宾就多极化发展背景下中阿关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阿务实合作、中阿高等教育合作的新前沿、CANSPPA学会工作的新方向等议题展开了积极的交流。
萨拉梅教授主持“AI时代的中阿科技发展与合作”圆桌,穆罕默德六世理工大学Aziz Ajbilou教授、浙江大学赵志荣教授、阿联酋大学Ahmed AlMulla教授、马来西亚伊斯兰国际大学Nath Aldalala’a教授参与圆桌讨论。与会嘉宾就当前全球新兴科技发展态势、科技竞争与合作、中阿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前景等开展了丰富的研讨。
在阿拉伯国家联盟、中国高教学会和阿拉伯大学协会的共同支持下,第二届“中阿青年峰会”在论坛期间举办。阿拉伯大学协会秘书长萨拉马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强调,当前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青年是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生力军、友好事业的核心纽带。他呼吁中阿青年从“未来的参与者”转为“当下的行动者”,厚植人文根基,服务共同发展,在中阿合作中主动担当。
峰会通过视频介绍了来自多元领域的20位中阿青年代表。中阿青年代表共同回顾了会前多轮务实研讨所凝聚的共识,围绕“全球治理”“中阿关系”“数字丝路”“青年成长”四大主题展开成果汇报:全球治理领域倡导坚持多边主义,携手参与绿色转型与人道主义援助;中阿关系领域推动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人文交流与务实合作项目落地;数字丝路领域聚焦跨境数据中心建设、青年数字素养提升及AI伦理与数据安全协同;青年成长领域强调跨学科人才培养与常态化交流平台搭建。
随后,各小组依次开展文化礼物交换:阿方代表送上伊拉克拉玛苏雕像、也门弯刀及建筑模型、乌尔银竖琴、伊拉克地图金铭牌等承载阿拉伯古老文明的礼物;中方代表回赠实木钢笔、黄铜牌匾、云南博南茶饼、龙泉青瓷笔筒等蕴含中国文化底蕴的礼品,以文明互鉴深化情感联结。最后,中阿青年代表共同宣读《第二届中阿青年峰会共同宣言》,明确四大行动方向:共促全球治理、深化中阿情谊、共建数字丝路、聚力青年成长,为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注入青春力量。
阿拉伯大学协会高级顾问萨拉梅教授评价,中阿青年峰会立足中阿合作布局,以青年交流为纽带,为中阿务实合作提供微观切口,是践行中阿战略伙伴关系、推动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支点。复旦全球院院长敬乂嘉教授在闭幕致辞中表示,未来将继续落实中阿合作共识,搭建青年成长的桥梁,助力将青年思路转化为中阿务实合作的具体成果,为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贡献复旦智慧与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