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4 芭芭拉•斯道林斯教授主讲“中拉关系的近期发展”
发布时间:2023-06-25       

2023年5月23日中午,复旦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系列讲座第44期在光华楼西辅楼8楼会议室举行。布朗大学沃森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所教授Barbara Stallings做了主题为“中拉关系的近期发展”的讲座。讲座由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教授郑宇主持,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长牛海彬博士、昆山杜克大学讲师Pippa Morgan博士担任评议人。研究院老师和在读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讲座开始前,郑宇教授介绍了Barbara Stallings教授的个人履历,并对Barbara教授来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访问表示诚挚的欢迎。Barbara Stallings现任布朗大学沃森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杰出客座教授,曾担任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经济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司长,在东亚和拉丁美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等领域著述颇丰。

讲座伊始,Barbara教授分析了当前拉美地区的政治与经济状况。新冠疫情给拉美地区的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失远甚于世界上其他地区,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社会形势不容乐观。而在政治层面,经济社会的困境助推左翼力量上台执政,拉美地区出现新一轮的政治左转态势,但左翼政府未来依旧面临种种治理挑战。

接下来Barbara教授指出,拉美的治理困境也给中国与该地区展开合作提供了空间。首先疫情期间,中国向拉美地区提供了包括医疗设备、疫苗等在内的重要援助,并帮助拉美地区实现疫苗的自主生产。其次是中拉经贸关系,拉美对华存在长期贸易逆差的同时,拉美对华主要以出口大宗商品和进口工业制成品为主,锂矿正在成为中拉贸易和中国对拉美投资的重要品类。Barbara教授还强调中美战略竞争对中拉关系的推进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最后Barbara教授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总结拉美国家对华诉求,即在政治上发展对华关系有助于拉美的国际交往多元化,降低拉美国家对美国和欧洲的传统依赖,经济上的担忧则体现为贸易结构的不平衡将使拉美存在“去工业化”的隐患,重蹈“进口替代工业化”的覆辙,而来自中国的直接贷款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也使拉美地区担忧在推进工业化和社会领域建设(卫生、教育等)时出现资金短缺问题。面向未来,加强中拉关系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双方在如何推动关系发展,如何趋利避害等问题上应做更多思考。

Barbara教授演讲结束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长牛海彬博士、昆山杜克大学讲师Pippa Morgan博士先后进行了点评。牛海彬博士指出拉美国家在对新兴战略资源的利用上存在的理念和政策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外来投资者的影响。随后牛海彬博士从新冠疫情、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投资理念和标准上的变化、俄乌冲突等角度分析了中国对拉贷款变化的原因,并指出中拉有可能展开的新的合作领域。Pippa Morgan博士则从对华政经关系、人口年龄结构、发展融资方式等角度对比了非洲和拉美地区的异同。

点评环节后,Barbara教授与在座师生进行了交流,探讨了绿色投资项目的出现及前景,中拉合作中的美国因素,拉美国家间对华项目竞争等具体问题。郑宇教授向Barbara教授赠送研究院纪念品,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