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3日,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庆祝建校117周年暨第56届科研报告会“全球公共政策:发展与前沿”在线上举行。本次报告会由敬乂嘉院长主持,研究院全体教师和部分学生参加了报告会。
徐菁媛老师主讲“情境因素对区域协作治理绩效的影响: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分析”。基于协作治理模型,徐老师关注制度和程序设计对协作的影响。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四个基建项目的案例分析和350个文本的分析,该研究发现制度上的差异对协作的影响更大,政治因素比环境因素的影响更大。
钱浩祺老师主讲“欧盟碳边境税将如何重新定义全球价值链?”。钱老师介绍了欧盟碳边境税的演化过程和原理,指出碳边境税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对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地缘政治格局以及全球价值链等将提出新的挑战。其中,碳边境税将主要通过价格传导和国际投资两个渠道影响全球价值链,这将是未来全球治理的一个重要方向。
涂文燕老师主讲“公共政策领域实验方法的应用与前景”。涂老师介绍了实验法、准实验法和问卷实验法三种方法的特征和适用范围,并以自己的一篇研究为例,介绍了问卷实验法在公共政策领域的实际运用。
何鉴孜老师主讲“次国家行政区划改革与国家能力——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数据”。何老师介绍了全球范围内行政区划改革的大体情况,试图探究行政区域的拆分如何影响国家能力。他提出行政区域的拆分与国家能力间呈倒U型关系的假设,并运用面板数据进行验证。
柳美君老师主讲“流动者的优势:流动性对科学家生产力和协作的影响”。以计算机领域六万多个中国科学家为研究对象,柳老师发现科学家流动带来的好处高于成本。流动一方面带来了新的合作,另一方面也不会损害之前的合作情况。
范梓腾老师主讲“从众战略和地方电子民主的优先事项设定”。范老师关注中国地方政府发展电子民主采取的战略,提出地方政府可能采取从众战略来优先推动电子民主的假设,并通过定量方法进行验证。
随后,各位主讲人和现场观众就相关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此次报告会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