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与LSE国际发展系举办上海论坛“全球发展与治理”子论坛
发布时间:2023-12-12       

2023年10月27日,上海论坛“全球发展与治理”子论坛顺利举行,该子论坛由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发展系共同举办,敬乂嘉教授和Kathryn Hochstetler教授担任子论坛的共同召集人。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和学者围绕全球发展与治理中的重要议题和前沿发展开展了演讲与对话。阿拉伯大学协会秘书长萨拉马教授等重要嘉宾出席了论坛。

子论坛第一部分由敬乂嘉教授主持。他指出全球相互依赖的增强,既要求更好的全球政策协调,也要求国家间更有效的政策互动、传播和学习,以及各国更加主动的政策适应,以推动更高质量的全球发展与治理,这为学术发展提供了机遇,希望本次论坛能在理论、方法和议题上为全球治理研究提供启发。

在演讲环节,阿拉伯大学协会高级顾问Walid A. Salameh教授进行题为“加强学术交流、教育合作和公众参与”的演讲。他认为在全球化的时代,学术交流和教育合作是推动国际合作、知识分享以及全球问题应对的关键。阿拉伯大学协会的合作将深化中阿教育合作,不断拓展与复旦大学的伙伴关系。 

奥斯陆大学常务副校长Åse Gornitzka教授发表了题为“知识欧洲的协调政策:超越民族国家层面的基础科学治理的动力和困境”的演讲,指出知识治理正成为欧洲一体化的重点领域,其发展依赖高等教育合作,但面临缺乏国家间政策协调和有效绩效标准的挑战。欧盟与非盟的教育合作证明国家间合作在推动知识共建和创新上具备潜力。 

复旦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张乃根教授以“全球发展与治理视域下一带一路相关国际法治”为题发表演讲。他提出尽管大国博弈和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全球和平与发展仍是全球发展与治理的核心,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共同繁荣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法原则。 

国际行政科学学会总干事Sofiane Sahraoui教授进行题为“阿拉伯地区的公共管理和国家改革”的演讲,提出阿拉伯地区的公共治理面临治理效率低下、治理结构分散、推动公共领域改革的政治意愿不足等挑战,而中国公共行政现代化改革的经验具有启发意义。

子论坛第二部分由Hochstetler教授主持。她首先以“全球气候治理: 金砖国家的团结与分裂”为题进行发言,指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需要全球通力合作,当前气候治理机制受到资源和义务分配、国内政治的影响。由于分属不同的磋商机制,金砖国家如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在气候行动中缺乏协调。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郑宇教授发表题为“中国发展援助体系中的发展与外交政策衔接”的演讲,中国的对外援助体系在各方面不断演进,包括机构整合、发展模式转变和援助战略调整,以实现与外交政策和发展目标的衔接。中国援助支出增加迅速,尤其在多边援助方面,主要流向中低收入国家。 

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兼职教授、美国国家公共行政科学院院士Daniel Guttman教授进行了题为“隐形学院的规则变化”的演讲,他提出科学合作和全球科技治理是解决全球性挑战、确保新技术的安全、公平和伦理性发展的必要举措。“隐形学院”代表着由科学家组成的全球性网络,旨在共享知识和解决科学问题,作为平台引导和规范新兴技术领域的伦理和法规。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教授冯梁发表了题为“全球海洋治理:中国挑战与机遇”的演讲。他指出全球海洋治理面临源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地缘政治的多重挑战,中国以多边主义和合作共赢为基础,通过BBNJ框架推动海域可持续利用,强调维护共同体利益、发展中国家权益和全球气候正义,致力于改善不合理的全球海洋秩序,使其更加公平和平衡。

与会听众与演讲人进行了热烈的问答与互动。

 

供稿:章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