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成功举办中国公共管理学术年会(2023)
发布时间:2023-11-17        浏览次数:349

10月21-22日,由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公共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与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联合承办、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支持的中国公共管理学术年会(2023)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成功召开。

本届年会主题为“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的现代化”,来自全国60多家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0余名专家学者来到复旦大学相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公共管理学界如何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现代化。

21日下午,大会正式开幕。国务院参事、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公共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薛澜教授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薛澜教授指出,在全球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全球治理面临治理主体缺位、治理机制滞后、治理规范陈旧等问题,而以上诸多治理赤字和时代问题则需要中国式现代化予以回应,这也是我国追求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同时,中国公共管理年会不仅为公共管理方案提出、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供了场所,也为青年学者参与改革实践、回应时代问题提供了交流平台。最后,薛澜教授对年会组织和扩大年会影响力提出了期望,希望学者们朝着全球治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前进。

薛澜教授致辞

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志敏教授代表承办方致欢迎辞,对各位公共管理学者齐聚复旦表达了热烈的欢迎。陈志敏副校长指出,我国致力于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这对中国现代化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公共管理研究中,要注重问题导向,为新形势下国家治理的体系建设、能力建设和效能提升提出真知灼见。陈志敏副校长希望本届年会可以拓展公共管理领域的学术研究、深化多学科之间的合作联系、加强全国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推动研究者们能够站上学术研究的更高层次,与会专家学者们通过共同探讨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前沿理论和创新实践问题,以加强合作、协同奋进,为推动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贡献力量。

陈志敏副校长致辞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苏长和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对本届年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向参加本届年会的特邀嘉宾和学者表示了热烈欢迎。

苏长和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 

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敬乂嘉教授主持了大会主旨报告环节。他邀请来自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以及巴西FGV大学与复旦大学的三位知名学者,就公共管理的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分享了观点,并进行了简要点评。

敬乂嘉教授主持大会主旨报告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联合召集人、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丁煌教授做了题为《加强比较研究,增进文明互鉴——基于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思考》的主旨报告。丁煌教授指出,我国的公共管理学科在过去几十年间借鉴了大量西方公共管理学的发展成果,而在进行自主创新的过程中,缺乏对比较研究的重视。包括公共管理学在内的人类文明成果,是古今中外经过长期积累而形成的,通过有益借鉴国外先进的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能够使我们公共管理自主创新在更高的起点更加扎实稳步发展。丁煌教授认为,新时代中国公共管理学的创新发展,既要注重基于中国公共管理实践研究的规律概括,又要加强不同国家公共管理学的比较研究,在开放的时代背景之下,不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科自主创新之路。

丁煌教授作主旨发言

厦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陈振明教授做了题为《公共政策的范式变化与学科建设》的主旨报告。陈振明教授指出,数智化时代的来临促使公共政策的实践发生深刻改变,数智化驱动的公共政策知识增长成为了政策科学研究的新范式。这就要求公共政策学科引入新研究方法与分析技术,拓展新研究方向或新主题领域,夯实公共政策的科学基础并凸显中国特色,构建中国自主的公共政策知识体系。陈振明教授认为,我们必须顺应当代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发展以及科技进步的新趋势,拓展公共政策研究的视野、途径和方法,强化学科交叉与知识融合,重视作为新文科领域的公共政策专业及其自主人才培养,推动公共政策科学专业的转型与重构。

陈振明教授作主旨发言

巴西FGV大学讲座教授、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Evan Berman教授做了题为《Lessons from Comparative Public Administration》的在线主旨报告。Berman教授从三个侧面分享了比较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经验。他首先指出,当下的大部分国家都面临相似的问题和环境,国家间的相似大于相异使得彼此之间的学习和借鉴成为可能,国家间的相似也给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带来信心。其次,研究过程中应更加关注具体的过程和研究问题,而不是过度关注结构性的差异。比较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要更加注重解决具体问题,不仅要从局部的角度观察,也要考虑研究的一般性阐述。最后,Berman教授指出不同的国家以及不同的学者都可以有各自的独特贡献,各显其能。

Evan Berman教授作主旨发言

大会第一场圆桌论坛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熊易寒教授主持,来自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的5位公共管理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谭安奎教授基于国家层面及国家内部不同维度的自主性现象,讨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标准化、制度化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赵志荣教授从公共财政预算的角度,就政府税收、支出、以及融资中不确定性的应对三个重要方面进行讨论,提出“税收应理直气壮”“支出应束手束脚”以及谨慎应对不确定性等观点。复旦大学六次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小林教授围绕国家治理中心问题的边缘现象,提出应该“以区域协作促进共同富裕”,并讨论了东西部地区制约与协作的治理架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叶超教授结合自身经历,以“我”的视角对城乡公共治理的历史发展与未来方向进行分享,讨论国家治理中的地理和空间问题。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高奇琦教授从技术治理维度为切入点,认为要关注通用大模型共有、共治与共享三个方面问题,用公共管理领域的公共价值引导通用大模型发展。

圆桌论坛1:国家治理现代化

大会第二场圆桌论坛由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敬乂嘉教授主持,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的5位公共管理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全球治理现代化”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敬乂嘉教授首先对全球治理的学科发展背景进行了介绍,就如何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围绕“全球治理”进行学科建设、学术发展以及人才培养,邀请现场的专家分享观点。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朱旭峰教授分享了自己对公共管理学国际视野的理解,介绍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系所建设的经验与成果。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华智全球治理研究院院长孔繁斌教授讲述了公共管理走向全球治理的哲学基础与合法性问题,认为现代化的发展带来了全球治理问题,而探索全球治理就是在求解人类共同的生存之道。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杨立华教授从公共物品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公共管理的人文关怀,提出公共管理要从中国实践中发展出对全球有贡献的元理论。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教授Daniel Guttman则基于比较研究的视角分析了不同国家善治的区别,认为全球治理中存在国家政府、非国家行为体间的复杂互动。香港城市大学公共及国际事务系系主任何达基教授提出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在规范性、文化差异等维度存在显著差异,要在国内问题的研究中融入全球因素,进而进行跨国比较或将全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分析。最后,敬乂嘉教授邀请各位论坛嘉宾为青年学者们寄语。“做学问不要关起门来做、要多交流”“做时代的追梦人”“要有骨气、勇气和胆气,最后真正活出人气”“Talk to real people”“做一个中外古今的学者”。嘉宾们金句频出,全场爆发出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圆桌论坛2:全球治理现代化

圆桌论坛环节之后,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朱旭峰教授主持优秀论文颁奖仪式,并邀请特邀嘉宾为获奖论文作者颁奖。本届年会依托《公共管理评论》期刊编辑部的双盲匿名审稿平台,最终评选出13篇优秀论文,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7篇。

朱旭峰教授主持优秀论文颁奖仪式

三等奖获得者与颁奖嘉宾合影

二等奖获得者与颁奖嘉宾合影

一等奖获得者与颁奖嘉宾合影

本届年会主论坛的最后环节为主办权交接仪式,在朱旭峰教授的见证下,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敬乂嘉教授将大会主办权交接给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张玲教授。

主办权交接仪式

22日全天,本届年会举办了由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青年学者论坛。来自国内公共管理学科的百余位青年学者围绕全球治理、政策执行与效果评估、数字政府与治理能力、危机学习与应急管理、公共财政与绩效管理、公众满意度与公众参与、问责机制与基层治理、公共组织运行、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公共卫生与健康政策、环境治理与政策评估、乡村公共治理、数字政务与公众参与、政策设计与创新、教育与社会保障、微观行为与动机、公共服务与公共价值、跨域协同治理、地方治理与合作生产、后疫情时代气候与可持续性治理现代化(组稿)、城乡融合发展下的土地与空间治理(组稿)、算法治理的多维面向:技术、组织与规则(组稿)、新时代公共部门组织行为研究的自主化(组稿)共23个主题开展了热烈深入的学术探讨。

青年学者论坛第一场合集

青年学者论坛第二场合集

青年学者论坛第三场合集

青年学者论坛第四场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