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复旦—LSE学术年会”在伦敦举行
发布时间:2023-12-22        浏览次数:128

2023年11月21-22日,第二届“复旦—LSE学术年会”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Old Building的Shaw图书馆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是“中国与世界:公共政策优先议题与挑战”。会议由设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复旦—LSE全球公共政策研究分中心(LSE-Fudan Global Public Policy Hub)承办。来自LSE、复旦大学和全球其他大学的学者和学生参加了学术年会。

在开幕式上,LSE的Susana Mourato副校长、复旦大学金力校长分别做开幕致辞。Mourato副校长指出,LSE与复旦在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方在全球公共政策等研究和教育领域不断拓展合作,目前复旦已经是LSE在中国最主要的论文合作伙伴。金力校长祝贺年会的召开,指出复旦与LSE的合作是学术伙伴关系的典范,体现了大学对知识、创造性和协作的追求;他特别指出,在两个大学、城市、国家和文明之间的差异,因为双方的相互尊重而更表现为灵感与合力的来源。金力校长期待双方在公共政策以及其他各学科领域不断拓展和深化合作,共同回应日益严峻的全球治理挑战。复旦—LSE全球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共同主任、LSE孟冰纯教授主持了开幕仪式以及随后的主旨演讲。

LSE经济系金刻羽教授、复旦大学国务学院唐世平教授和香港大学社会科学院阎小骏教授随后做精彩的主旨演讲。金刻羽教授分析了当前中国经济的走势、中国经济的韧性、以及影响下一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并展望了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唐世平教授的演讲围绕他提出的新发展三角理论展开,从国家能力、制度基础和社会经济政策三个方面探讨国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特别强调了国家能力在维持长期增长上的关键作用。阎小骏教授的发言集中在中国制度研究的新前沿,指出了以往以政体二分为前提的研究范式的不足,并提出要在变化中理解中国,在全局视野把握中国制度。在场观众与主旨演讲嘉宾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随后年会举行了四场专题讨论。第一场讨论围绕“经济政策与技术治理”展开。LSE的Jonathan Liebenau就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及相关政策发言;牛津大学商学院的Cheng Lu就中国社会企业家成长中的政府角色进行了分享;中国科学院的余江、张贝贝等从技术追赶和生态系统进化角度分析了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复旦大学国务学院唐莉就国际科研合作和科学家流动性做了发言。孟冰纯教授主持该分会场。

第二场讨论围绕“气候变化治理”展开。Bath大学的孙一先等就中国在巴黎气候协定后的气候政策组合开展了分析;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钱浩祺就气候融资问题进行了发言;复旦大学环境学院王玉涛团队围绕气候变化与全球生物经济展开讨论;复旦—LSE中心的博士后Tanvi Deshpande分析了印度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中的政策风格;复旦大学环境学院Marie Harder就环境与社会治理中的WeValue InSitu方法进行了发言。LSE社会政策系的Timothy Hildebrandt教授主持该分会场。

第三场讨论围绕“医疗保健和健康政策”展开。UCL的张予曦和Lancaster大学的王妍就重建疫情的社会准备度发言;复旦大学社会学院沈可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医疗创新的质与量的影响;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英耀分析了中国健康科技评估对决策的影响。LSE养护政策和评估中心的Bo Hu主持该分会场。

第四场讨论围绕“人口学与社会政策”展开。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何鉴孜就中国行政区划调整发表了演讲;复旦大学社会学院陈斌斌就一胎政策结束后的中国生育与家庭政策进行了分析;复旦-欧洲中国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刘春荣就中国社会政策再塑造中的地区差异开展了演讲。LSE社会政策系的Shuang Chen主持该分会场。

在闭幕式上,复旦—LSE全球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共同主任、复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敬乂嘉教授做简短致辞。他认为复旦—LSE中心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正在越来越活跃地发挥学术沟通与创新平台的作用。他感谢双方组织者、志愿者的辛勤工作,感谢与会人员的积极参与,并邀请全球学者参加2024年由复旦承办的第三届“复旦—LSE学术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