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LSE“全球公共政策与治理”暑期学术报告会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2-07-06        浏览次数:978

2022年6月27日-28日,由复旦-LSE全球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举办的复旦-LSE“全球公共政策与治理”暑期双日学术报告会在线上会议平台顺利举办。本次学术报告会邀请了来自复旦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和世界银行等机构学者和专家担任主讲嘉宾,就全球公共政策与治理领域的前沿问题进行研讨和交流。报告会吸引了来自海内外高校的师生参与。复旦-LSE中心共同主任、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敬乂嘉教授在报告会前做了简要的欢迎致辞。

6月27日上午,来自世界银行的汪滔老师带来了“气候变化与发展”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敬乂嘉教授主持。首先,汪老师从当今全球气候变化所面临的挑战,分析了气候变化的原因,并就气候变化给政治、经济与社会带来的影响展开讨论。他从减排和气候适应两个方面,介绍了如何运用政策、技术和金融三个工具来应对气候变化。接着,他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气候治理能力差距的角度,讲述了气候公平问题与相关的国际气候协议。

在第二场讲座中,复旦大学讲座教授公婷老师做了“腐败与善治(Corruption and Good Governance)”的主题报告,讲座由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员涂文燕老师主持。首先,公教授对Government和Governance这两个概念的差别出发,引出了讲座的主题,并介绍了善治理论。公教授认为在当代的全球治理中,善治正在多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之后,公教授介绍了预防腐败和善治之间的关系,认为预防腐败是善治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最后,公教师以香港特别行政区为例,通过详实的数据和案例,论证了预防腐败如何促进了香港善治。

27日下午,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沈可教授主讲了“人口老龄化、代际分配与财政负担”,讲座由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员柳美君老师主持。沈教授通过一系列的现实数据和预测数据介绍了中国现在面临的老龄化现实,她指出中国的老龄化具有快速老龄化、未富先老、区域发展不平等等特征,她对这些特征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随后,沈教授为师生们介绍了她的研究所采用的国民转移账户方法(NTA方法)。通过三个案例,沈教授形象地介绍了该方法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并指出NTA方法在研究中的优势与存在的局限。

第四场讲座是由来自LSE社会政策系的Timothy Hildebrandt副教授带来的“疫情政治:从艾滋病治理经验,理解后新冠肺炎时代的社会政策(The Politics of Pandemic: Lessons from HIV/AIDS for Understanding Post- Covid 19 Social Policy)”,讲座由柳美君老师主持。Hildebrandt副教授首先对社会政策学科和LSE社会政策系作了简要介绍,并从个体和机制层面简要叙述了部分社会政策理论和框架。之后,Hildebrandt教授指出,很多预测认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治理会推动全球社会政策发生重大变革,但他认为有些快速发生的变化,只是暂时的。他认为多源流理论模型可以帮助理解和预测后疫情时代的社会政策变化,他以中美应对艾滋病问题的治理作为案例进行了比较。

27日晚,由LSE国际发展系系主任Kathryn Hochstetler教授带来了题为“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谈判中的发展中国家(Climate Change: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UN Climate Negotiations)”的第五场讲座,讲座由敬乂嘉教授主持。首先,Hochstetler教授介绍了联合国多边气候协定发展的历史,包括1992年里约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京都议定书、哥本哈根协定。Hochstetler教授指出“南方国家”在环境谈判中主要想获取的是合法性、有效性和参与决策的程序性。接着,她从总体碳排放、人均碳排放、人均碳消费,以及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四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如何界定造成气候变化与影响的责任主体。Hochstetler教授认为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的公平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明确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于气候变化的责任。她也介绍了92年之后,发展中国家所做的具体努力。讲座最后,Hochstetler教授介绍了LSE国际发展系的情况和现有的学位项目。

28日的第一场讲座是Daniel Guttman教授带来的“当代人面临的部分技术治理的挑战:生物技术、网络/人工智能、地球工程和核能(Some Technology Governance Challenges for your Generation: Biotech, Cyber/AI, Geoengineering-and Nuclear Energy)”,讲座由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员钱浩祺老师主持。Guttman教授首先从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出发,通过人类对于动物的驯化,建立水利工程等案例,指出几千年来人类不断地改变着大自然。Guttman教授通过工业革命,化学发展和核物理的案例指出,在近现代以来,新技术具有双面性,在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范围内的挑战。他认为,21世纪面临着新的挑战包括生物技术、地球工程(即气候工程)、网络/人工智能(及其他)等。Guttman教授以地球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例,分析了它们给全球带来的好处以及存在的潜在问题。最后,Guttman教授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新技术发展问题的治理建议。

28日的第二场讲座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郑宇教授主讲“全球化与不平等”,讲座由钱浩祺老师主持。首先,郑宇教授通过“超级明星、超级企业和超级城市”等现象引出全球化与不平等的话题,并梳理了全球不平等现象的历史发展,以及由全球化导致的不平等加剧现象。郑宇教授阐述了该问题背后的原因,他认为全球化扩大了跨国公司的规模优势,同时导致了劳资关系的不平等,信息技术革命又加剧了财富分配不均。郑宇教授从治理制度的角度,提出了如何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降低不平等的建议。

第三场讲座是LSE欧洲研究所的Angelo Martelli助理教授带来的“向知识经济、劳动力市场制度和收入不平等的过渡(The Transition to the Knowledge Economy, Labour Market Institutions, and Income Inequality)”,讲座由钱浩祺老师主持。Martelli博士通过大量的理论和经验数据表明,从20世纪70年代福特时代到2006年左右,发达国家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扩大,向知识经济的过渡给收入不平等带来了上行压力。Martelli博士给出了1970-2006年的18个OECD国家的非均衡时间序列截面数据,通过定量实证的研究方法,分析比较了各国劳动力市场制度的差异,并指出知识经济的扩张与各国劳动力市场制度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最后Martelli博士也指出微观层面的实证分析和定性案例研究将为未来两者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提供帮助。

最后一场讲座由复旦讲座教授Evan Berman主讲“绩效管理的前沿和进展(Frontiers and Advances in Performance Management)”,讲座由钱浩祺老师主持。首先Berman教授介绍了电子政务、权力下放、私有化、公私合作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5个关键领域的公共管理改革。随后,他介绍了政府项目理论(theory of government programs),并分别通过家庭教育、预防暴力、疾病预防和社会拓展等模型为例进行讲解。随后,Berman教授进一步通过新西兰金融管理体系、福建省市政绩效指标体系以及越南农业改革计划等案例,阐述了绩效管理如何在复杂问题以及纵向问责与发展中进行实际运用。Berman教授指出绩效管理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衡量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是衡量公共部门治理的一项重要指标,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实践,公共管理者在如何实施改革和实现绩效目标方面需要拥有更多智慧与能力。

两天精彩的讲座,通过主讲嘉宾们耐心地讲授,以及师生们的积极互动和交流,让校内外学生们对于全球公共政策与治理的前沿知识和重要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本次暑期双日学术报告会圆满落幕。


供稿、图片:许哲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