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2期文章摘要

1. Crossing the boundaries: reimagining innovation and diffusion

   跨越边界:重构创新与扩散  

   Jing He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公共行政与政策学院;

   Frances Berry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公共行政与政策学院

边界代表分离,是一个事物的结束和另一个事物的开始。创新扩散则代表信息、人际关系、创造力和相似性的跨界传播。虽然既有的政策和管理创新与扩散研究始于对美国州级政策的分析,但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该领域的研究框架已经逐步扩展,并涵盖了中国、韩国等其他国家的情境。基于对制度结构、领导力和影响因素等内容的扩展分析,这些研究从比较视角探讨了政策的跨国扩散。本研究梳理了组织和政策创新研究的关键议题和影响创新和扩散的自变量要素。研究认为,应当扩充多变量模型(multivariate models)中的变量种类,以实证检验哪些类型的创新扩散地更快或者更不完全、政府采纳创新背后的动因是什么、以及不同类型创新所面临的阻碍和资源是什么。本研究引入三种类型的边界——空间边界(space boundaries)、时间与路径依赖边界(time and path dependency boundaries)以及行动者边界(actors boundaries),并认为这些边界应该更加经常地和广泛地在创新及其扩散的研究中得到重视。本文最后对如何操作化这些边界进行了界定。


2. Impacts of green public procurement on eco-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EU countries

   绿色公共采购对生态创新的影响:来自欧盟国家的证据

   Chunling Yu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Toru Morotomi 京都大学经济学研究科

加强生态创新对于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具有重要意义。除了技术推动和市场需求,生态创新的驱动因素和决定因素也可能与制度和监管有关。虽然学界一直致力于研究环境法规对生态创新的影响,但是鲜少提及环境政策所带来的经济激励作用。为此,基于2010-2018年28个欧洲国家的合同授予通知数据,本研究分析了绿色公共采购(green public procurement,GPP)对生态创新的影响。本研究计算了绿色合同的比率,运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其对生态创新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公共采购中使用绿色采购标准可以改善生态创新绩效,尽管这种效应会呈现出边际递减的趋势。本研究认为,设计良好的绿色公共采购可以通过合规激励推动环境创新。


3. The mayor or the people? Indigenous identity and differences in managerial practices

    市长还是人民?土著身份与管理实践的差异  

    Ricardo A. Bello-Gomez 德克萨斯理工大学政治学系;

    Claudia N. Avellaneda 印第安纳大学公共与环境事务学院

本研究探讨了由于土著身份而带来的市长的管理偏好差异。具体而言,本研究提出土著身份与更外向和协作的管理策略,以及更多的群体内合作相关。本研究以危地马拉的市长群体为样本,于2017年调查了43名土著市长和34名非土著市长的有关情况。研究发现,尽管土著和非土著市长在管理风格上有着不同的偏好,但仍存在一些与假设不同的结论。原住民人口的比例与更外向的管理风格和更高的与本地组织合作的意愿有关。


4. City branding, regional identity and public space: Wha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ymbols in urban architecture reveal

   城市品牌、地域认同与公共空间:城市建筑中的历史文化符号揭示了什么  

   Martin de Jong 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管理学院与法学院;

   Haiyan Lu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

由地方政府设置的城市品牌被广泛认为是一种现代版的政府传播(government communication)。地方政府将具有吸引力的城市特征传达给当前和潜在的利益相关者。本研究分析了城市政府如何使用城市设计(urban design)作为城市品牌的形式之一以反映其所在的(子)区域特性。本研究在法国北部—加来海峡地区的五个子区域开展,该地的公共建筑中仍可清晰辨别出一些带有中世纪、勃艮第和西属尼德兰传统的特征。本研究系统描绘了17个拥有超过2万名居民城市的公共建筑中的历史文化符号,并指明其所属年代及特征。研究发现,带有前法国传统色彩的符号仍然显著。随着新的政治权力在一个地区的建立,这些符号也被重新定义,以符合新的“国家要求”,从而变得更加“和谐”。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法国的军事工程与战争纪念馆、以及现代主义的建筑都嵌入并融合了古老传统,使区域特征具有多层次性。无论哪种方式,几个世纪以来,由政府推动的“轻”政策工具和特征都会变得“厚重”起来,并被人们所切实感受到。

  

5. Subnational territorial reforms and state capacity: evidence from the developing world

   区划改革与国家能力:基于发展中国家的实证研究

   Jianzi He 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

政府经常改变其内部区域划分,以实现某些政治或治理目标。在过去的数十年里,拆分行政区划的改革出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这种常被称为“政府碎片化”(government fragmentation)的现象,为“辖区大小与政府品质的关系”这一历史悠久的学术议题提供了新的经验素材。本文尝试利用1960-2012年涵盖132个发展中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国家内一级行政区划的大小会如何影响国家能力。本文探讨了政府碎片化程度与用不同指标衡量的国家能力之间的倒U形关系,这表明,在设计行政区划时,政府和决策者需要权衡取舍。此外,这种倒U形关系在单一制国家以及族群混杂程度较高的国家中更加明显。

    

6. Book Review: Ideas and making of the East Asia pre-modern Minben meritocratic state

   书评:东亚前现代民本精英国家的思想与建构  

   Zhengxu Wang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本文是对有关儒家政治哲学和儒法国家议题的作品所做的书评,书目包括贝淡宁与汪沛所著的《正义层秩论:为何社会层秩如此重要(Just Hierarchy: Why Social Hierarchies Matter in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白彤东所著的《反对政治平等:儒家的案例(Against political equality: The Confucian case)》、以及赵鼎新所著的《儒法国家:中国历史的新理论(The Confucian-legalist state: A new theory of Chinese history)》。本文认为,对前现代东亚国家与社会的认知能够启发读者对当代政治和治理问题的思考,并指出“民本”分析视角的重要性。


更多信息请点击期刊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