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者报告会第十一期 陈超逸博士主讲“关于可再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
发布时间:2025-03-05       

2024年12月19日,青年学者报告会第11期在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举行。陈超逸博士以“关于可再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为主题进行了分享。此次青年学者报告会由全球院钱浩祺副教授主持。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员王宇担任评论员。

讲座开始前,钱浩祺副教授对主讲人进行了简要介绍。陈超逸博士现任匈牙利中央银行(MNB)高级教育与研究专家,并担任布达佩斯城市大学MNB研究院助理教授。他在加拿大圭尔夫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计量经济学、实证宏观经济学和实证金融学。

报告会伊始,陈超逸博士采用具有内生性的阈值模型,揭示了关于可再生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发现。他的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或非经合组织国家的可再生能源使用量超过某一阈值后,可再生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才会产生积极且显著的影响。另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民主权利较为完善的国家经济增长相对较快,从而推动这些国家进一步使用可再生能源。该结论强调了良好治理和制度质量在推动可持续能源转型中的关键作用。

随后,陈博士还探讨了可再生能源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作用。他指出,当国家的可再生能源使用量超过某一阈值时,二氧化碳排放量才会显著减少。这进一步证明了渐进式能源转型在实现环境效益中的重要性。此外,陈博士还探讨了绿色创新在降低能源强度中的作用,并强调国家的制度质量对提升创新有效性的重要性。

在问答环节,陈博士与在场师生就数据分析方法、绿色创新与能源强度的关系,以及可再生能源与碳排放的关系等方面展开了探讨。针对模型调优,陈博士解释了如何通过选择适当的分位数点来优化模型的稳定性与准确性,并强调数据调优是理解不同国家能源使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关键。关于绿色创新,他指出,通过长期的政策导向与国际合作,绿色创新的潜力依然能够得到激发。对于可再生能源与碳排放的关系,陈博士认为,政策工具能够帮助国家跨越减排门槛,特别是对资源较为匮乏的发展中国家,国际金融支持和技术转移至关重要。

报告会最后,陈超逸博士总结道,尽管可再生能源的推广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合理的政策、技术创新和制度建设,依然可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目标。

报告会结束后,钱浩祺副教授为陈超逸博士赠送纪念礼物,现场师生合影留念。

供稿:林嘉仪